不要吃!不要吃!男子脑中揪出18cm长虫,还是活的!医生:很多人都爱吃…… 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DV现场》8月29日的报道中,披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病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湖南男子,暂且用李某(化名)来指代。去年春天,他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身体反应,最初表现为左眼出现异物感,视野中出现模糊的区域,像是被“马赛克”覆盖一样。这种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他以为只是眼睛疲劳,便没有太在意。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了视线模糊、偶尔的眩晕感,于是他决定去医院检查。 经过常规的眼科检查,医生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建议他做一些更深入的检查。于是,他接受了脑部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脑内存在异常的结构。由于症状尚不严重,他选择暂时观察,没有立即手术。直到几个月后,他突然出现了更严重的神经症状——视线变得更加模糊,伴随着口吐白沫、肌肉抽搐和身体不自主的抖动。情况危急,他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急诊中,医生对他的脑部进行了详细的影像检查,发现了一个长达十八厘米的寄生虫。经过手术取出,确认这是一只裂头蚴。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经过几天的康复治疗,逐渐恢复正常。 令人困惑的是,这只寄生虫究竟是如何进入他体内的?经过调查,发现他在几年前曾食用过蛇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我用刀切开蛇的腹部,取出胆囊,没有破碎,然后就直接吞了下去。”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极易引发裂头蚴感染,尤其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裂头蚴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野生动物肉类,比如青蛙、蛇肉,以及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这些途径都可能让寄生虫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寄生虫会游走到神经系统,造成各种神经症状,比如癫痫、运动障碍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食用生肉,确保肉类充分煮熟;饮用安全的水源;以及避免用未消毒的生肉处理伤口。 值得注意的是,裂头蚴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据统计,首次就诊时误诊率高达57.7%。确诊的关键在于手术取出寄生虫或组织活检。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完整切除虫体,特别是要确保头部部分的完整,以防止疾病复发。 总结来看,裂头蚴在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公众应加强对野生动物肉类的安全认识,避免因疏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控制此类感染的关键。恐怖食脑虫 食品长虫 脑食虫 脑吸虫
不要吃!不要吃!男子脑中揪出18cm长虫,还是活的!医生:很多人都爱吃…… 在
唯一社
2025-08-31 08:33:12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