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去酒店开会,把车扔在超充站充电,会议结束支付账单时发现费用为546.85元,包含充电费108.45元,超时94分钟占用费438.4元。女子以车企没有显著通知费用,也没有有效通知挪车为由,要求退还超时占用费。双方协商未果后,女子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一审二审,最终这样判决。 上海的小孙(化名)仅仅就在充电站充电超时了九十四分钟,不料最后账单却显示要支付五百多元,怒气之下她直接将车企告上了法庭,没想到小孙最后还败诉了。 事情的起因是,小孙那天被领导喊协商一下工作的事情,然而就在她准备停车的时候,刚好看见看见附近有充电的地方,于是她就想着反正车的电也不多了这样正好一边充电一边还省了一笔停车费。 随后把车弄好之后她便上去开会了,不料这次会议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于是她选择充电的时间就比较短了,但她也没太在意。 就在她准备开车走的时候一笔账单让她震惊不已,就因为超时占用充电装备被整整扣除了五百多元,这使得她很是生气,于是就把车企告上了法庭。 但在法庭上,车企提供了证据说小孙之前就已经有过类似的事情很多次了,甚至还有过一次免单,所以最终判这笔费用由小孙来承担。 从法律角度看,小孙必须承担这笔钱,但从用户体验上看,这种高额收费也确实让人心里不踏实,如何在保障秩序和用户感受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新能源车企接下来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而且特斯拉在提醒用户方面做得很仔细,官网有公示,App有四步连续推送,还有短信通知,从系统角度来看,企业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是小孙自己没看而已。 所以企业觉得“我通知了”,用户却觉得“我没收到”,这就形成了典型的“通知悖论”,更关键的是,这些决定费用的条款往往藏在App协议里,充电桩旁又没有醒目提示,很多人在点“同意”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可能会被收这么高的超时费。 随后小孙按照订单上面的钱付了款,并且还说自己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吃一堑长一智。 如果收费标准能更合理透明,提醒方式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车主会更安心。 此外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绿色出行想长期发展,不能靠“天价罚单”来维持秩序,而是要在效率和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让用户既遵守规则,又不被过度惩罚。
上海,女子去酒店开会,把车扔在超充站充电,会议结束支付账单时发现费用为546.8
云舟史策说
2025-09-01 13:38: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