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快咽气的赵丽蓉在家人的帮助下穿好寿衣,立好遗嘱,嘱咐儿孙们:“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这一句话,让原本克制的气氛彻底崩塌,儿孙们有的泪水夺眶而出,有的强忍着哽咽,心中涌起的不是寻常的悲伤,而是撕裂般的痛。 他们明白这是家族里最坚强的人在告别,她一生从苦难走来,又用坚毅撑起整个家庭,如今到了终点,没有遗憾,却让身后的人更加难以接受。 赵丽蓉出生在1928年的天津宝坻,那时家境中等,父亲经营小生意,母亲料理家务,但没过几年,父亲的买卖破产,债务压得家里喘不过气。 房子地都被迫卖掉,母亲只能外出挣钱,父亲另谋出路,靠给戏班做化妆营生,全家跟着戏班到处辗转,赵丽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舞台的一切。 她很小就登台试演,四五岁开始演些杂角,六岁正式登台演评剧,从此被卷入戏曲世界,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迁到北平,她开始正式拜师学艺。 训练残酷,她没念过几天书,剧本认不得,只能靠听别人念来记,她悟性极高,台词别人读一遍,她就能背下来。 日复一日,她逐渐成为评剧舞台上有名的丑角演员,解放后,她进入中国评剧院,常年给著名演员当配角,虽不在台前耀眼,却凭着独特的幽默感赢得观众掌声。 舞台之外,她的生活并不顺遂,她的第一任丈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因缘际会与她结合,虽然两人背景差异很大,但生活温情而稳当。丈夫时常在后台照料她,夫妻携手度日。 然而1950年代的政治风潮中,他被下放农场劳动,赵丽蓉独自抚养孩子,艰难度日,最终等来的却是噩耗:丈夫劳累过度,因病离世。 她年纪轻轻守寡,留下两个儿子,工资微薄,孩子们常挨饿,她咬牙撑下去,一边演出一边养家。 亲友看她太苦,劝她再嫁。有人提出丈夫的弟弟愿意接过责任,她起初坚决拒绝,想凭自己撑起家庭。 可婆婆和姑姑们多次劝说,甚至动之以情,说弟弟会视侄子如己出,为了孩子有依靠,她最终答应了这桩婚事,她的哥哥因这事不满,与她关系决裂。 赵丽蓉和小叔子的婚姻没有浪漫开头,却在日常琐碎中建立了感情,丈夫识字,常帮她念剧本、解释台词,两人携手几十年。他们又添一儿一女,生活渐渐稳定。 但命运再次降下重击,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为脑瘫,昂贵的药费让家里捉襟见肘,她坐完月子就登台挣钱,四处奔波,只为维持女儿的治疗。 可无论多么努力,女儿还是在十一岁时离世,这成了她心中最深的痛,1970年代末,社会逐渐恢复生机,演出机会增多,生活也慢慢好转。 她和丈夫在北京购得四合院,家庭似乎迎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不幸再次发生,丈夫在她外出演出期间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她再次陷入丧偶的打击。 这一次,她彻底看清命运的残酷,从此再没有重新组建家庭的念头,在无数次的打击之下,她没有放弃事业,她从评剧逐渐转向小品舞台,1980年代开始登上春节联欢晚会。 她塑造的角色,往往像极了生活中的普通人,直爽、热情、憨厚,说出的话让观众忍俊不禁,全国上下无数家庭,在除夕夜因她的表演开怀大笑。 观众觉得她不是明星,而是身边人,是能够替他们说心里话的人,她的小品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不是靠炫技,而是源于她自身的经历。 她尝过生活的苦,明白普通百姓的心思,把舞台演成真实的生活,无论和谁合作,她都愿意做衬托,甘当绿叶,却总能掀起全场的笑声。 1999年,她在春晚排练时突发咳血,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消息传出,震动了整个演艺圈,可她没有因此退缩,依旧坚持演完最后一场春晚节目。 舞台上的她精神抖擞,谁也看不出病痛已将她拖入深渊,2000年,病情急剧恶化,她提前安排好一切,不愿家人手忙脚乱,7月17日,她在北京家中平静离世,享年七十二岁。 追悼会原本打算低调举办,却吸引大批观众自发前来,八宝山门口人山人海,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手捧白花送别,只因她曾带给他们最真切的笑声。 两度丧夫,白发人送黑发人,病痛侵身,她始终没有倒下,她说自己只是一个老百姓,但正是这种平凡,让她走进千千万万人的心里。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昨天看了万千惠另一个切片也很不舒服,因为他们两口子闹腾到两三点还不睡,岳母说他们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