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志愿军面临严峻困境:后勤线遭敌方飞机严重破坏,战士们在零下三

含芙看历史 2025-09-01 14:26:44

1951年朝鲜战场,志愿军面临严峻困境:后勤线遭敌方飞机严重破坏,战士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中,身着单衣、忍饥挨饿与装备精良的对手作战,且敌方掌握绝对空中优势。

为避免暴露阵地、节省弹药,上级明确规定禁止用轻武器对空射击。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敌方飞机低空盘旋、扫射投弹,将愤怒与屈辱压在心底。

1951年2月24日,在汉江北岸鸡鸣山阵地,志愿军第50军447团8连机枪手关崇贵,目睹敌方4架飞机超低空攻击,身边战友接连倒下,副射手也不幸牺牲。悲愤之下,他不顾纪律与指导员劝阻,怒吼“大不了就枪毙我好了”,架起苏制DP-28转盘机枪,瞄准一架正拉升的敌机。

关崇贵参军前曾是猎手,凭借精准的预判,他稳稳扣动扳机,一口气打出14发子弹。奇迹发生了——这架敌机尾部冒起黑烟,径直坠向远处山谷。阵地上瞬间爆发出欢呼声,战士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彻底释放。

事后,连队迅速向上汇报。按纪律,关崇贵属严重违纪,但他成功击落敌机、极大鼓舞士气,此事引发各级关注。最终,军长曾泽生决定:不仅不处罚,还为关崇贵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此后,志愿军总部总结关崇贵的经验,修改作战条例,组织士兵用轻武器打击低空敌机,取得了不少战果。

关崇贵的14发子弹,不仅击落了一架敌机,更彰显了“不惧强敌、敢于拼搏”的血性与骨气。这种精神,是民族传承的宝贵财富。即便在当下,面对复杂挑战,这种不服输、不信邪的劲头,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底气——普通人在绝境中为守护同伴与信念爆发出的能量,难以估量,也无法被任何力量磨灭。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含芙看历史

含芙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