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结婚后连生四女,怀第五胎她浑身浮肿,鞋都穿不进。丈夫一脸嫌弃道:“一看,又是个赔钱货!”但这次是儿子。丫头跑去报喜,丈夫正在牌桌上大杀四方,他不敢置信地站起来,狂喜道:“我回去备喜酒,到时大家都来啊。 董竹君190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底层家庭,父亲拉黄包车,母亲帮人洗衣服,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小时候还能进私塾念书,学了些字,但父亲一病,家里欠债,只能把12岁的她押到青楼做清倌人,约定三年只卖艺不卖身。那地方鱼龙混杂,她每天唱歌弹琴挣钱,勉强维持清白。1914年,她遇到革命党人夏之时,他当时正避难上海,帮她逃出青楼,两人结婚。她提出条件:不做小老婆,婚后去日本读书,将来互相支持。夏之时同意了,他们在租界旅馆办了简单婚礼。 婚后董竹君随夏之时去日本,进了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那几年她边学边照顾家庭,还生了大女儿夏国琼。回国后,他们去四川合江,夏之时任都督,她成了夫人。1919年夏之时丢了官职,全家搬到成都将军街。她又生了三个女儿,夏之时越来越不满,觉得女孩没用,不肯花钱让她们上学。董竹君坚持让女儿念书,还在东胜街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招穷苦女工挣钱。1922年,他们搬回将军街,她又开飞鹰黄包车公司出租车子,补贴家用。但四川局势乱,币值贬值,两家公司1929年关门。 董竹君怀第五胎时身体虚弱,四肢肿胀,脚肿得鞋穿不进。夏之时看到就摇头,说肯定又是女孩,没价值。她忍着不适,坚持到1926年1月生下儿子夏大明,本是双胞胎,但她体弱只保住一个。生产那天凌晨她独自去医院,过程凶险,差点丢命。儿子出生后,仆人报喜给夏之时,他正打牌,听到是男孩才惊喜,准备酒席庆祝。可他一次也没去医院看她,董竹君在病房独自照顾婴儿。这件事让她彻底失望,觉得自己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夏之时重男轻女到极点,女儿生病他不管,还怪她浪费钱在女孩身上。对儿子却宝贝得不行。 夏之时下台后脾气更坏,吸鸦片,变得暴躁。1919年后他反对女儿上学,说女孩是别人家的,不值投资。董竹君不同意,坚持送女儿念书,两人矛盾加深。他不信任她留学时,派弟弟监督,还给她枪说防身,其实暗示有事自杀。这种不平等让她憋屈。1929年,大女儿夏国琼早恋,他扔绳子逼她自尽,董竹君护着女儿,他抄刀追她。这件事成了导火索,她决定分居,带四个女儿去上海。夏之时答应给抚养费,但没兑现,还想抢孩子。她拒绝了,1934年正式离婚。原因主要是夏之时的专制、重男轻女和暴力,让她觉得女人得不到尊重。 到上海后,董竹君日子苦,典当东西换钱,带着四个女儿挤小屋。她去得最多的是当铺,但咬牙让女儿上学,甚至卖血凑钱。1930年她变卖家当筹资,在闸北开群益纱管厂,当上海唯一女老板。厂子雇工人纺纱,她亲自管生产。但1932年日军轰炸上海,厂毁了,她因抗日宣传被法租界抓进狱,后保释。出狱后她不气馁,1935年借2000元在华格臬路开锦江川菜馆,取名锦江是因为成都锦江街的回忆。馆子卖川菜,开门就火,杜月笙、张啸林等大人物常来,连卓别林访华都吃香酥鸭赞不绝口。她创新用一次性筷子,店里挂张大千画、郭沫若字,讲究文化。 1936年董竹君又开锦江茶室,在雁荡路,公开招女服务员,这在当时新鲜。店里接待军政要员,生意兴隆。她教育女儿爱国坚强,周末接回家聊天,教她们自立。四女儿都成材,大女儿夏国琼后来成钢琴家,曾上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0年因战乱,她去菲律宾募资,但太平洋战争困住她,到1945年才乘难民船回上海。回后她发现店被代理人搞乱,费力整顿。1945年她在马浪路设秘密印刷点,帮印革命传单,支持进步活动。 1951年锦江川菜馆和茶室合并成锦江饭店,搬到茂名南路华懋公寓,成了接待外宾的高级酒店。董竹君把16年赚的15万美元全捐给国家,还交出花园住宅,只留郭沫若写的沁园春词和文房四宝一套。她觉得这是回报社会。儿子夏大明留父亲身边,后来从军。四女儿对她很尊重,都对国家有贡献。董竹君一生坎坷,从底层到企业家,靠自强不息。她晚年定居北京,1997年97岁因感冒去世。
董竹君结婚后连生四女,怀第五胎她浑身浮肿,鞋都穿不进。丈夫一脸嫌弃道:“一看,又
文山聊武器
2025-09-01 18:35:31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