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杨凤兰被中国派往坦桑尼亚i进行援建工作。没想到,她却被坦桑尼亚判处有

历史不陌生 2025-09-03 10:21:25

1970年,杨凤兰被中国派往坦桑尼亚i进行援建工作。没想到,她却被坦桑尼亚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中国只回应两个字:“支持!” 杨凤兰出生在1949年,彼时新中国刚成立。 赶上国家大力培养涉外人才,杨凤兰进入了北外,专门学斯瓦西里语,这门冷门语言正好是东非的官方交流语。 毕业后,她直接被分到对外援助岗位,成了第一批“走出去”的年轻人。 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杨凤兰就跟着工程师们到了工地。 她的工作并不光是翻译,还要随时协调双方,让图纸、施工方案准确落地。 那条从达累斯萨拉姆通到赞比亚的铁路,全长1860公里,被称作“非洲的自由之路”,她就这样在炽热的阳光下跑了六年。 1976年铁路通车,杨凤兰也随队回国,继续在对外经贸部门干了二十多年。 彼时的她,简直是时代宠儿,不但有一份稳定工作,懂稀缺的外语,还和同在非洲的中方技术员结了婚,成了一个女儿的母亲。 后来改革开放的风吹起来,很多体制内的人都想下海闯一闯,她也没能免俗。 1998年,杨凤兰再度回到坦桑尼亚,这一次不是代表国家,而是一个生意人。 一开始,杨凤兰开的还是中餐馆。 达累斯萨拉姆没几家像样的中餐,她的火锅生意做得红火,很多当地政商人士也愿意光顾。 同时杨凤兰注册了贸易公司,忙着做农产品出口。 那会儿她颇有点“女强人”的派头,自称商会副主席,结交各路关系,生意场子里混得风生水起。 可好景不长,同行越来越多,餐馆利润直线下降。 杨凤兰又折腾农场,买了几公顷胡椒地,却没见什么收益。 慢慢的,她心态变了,不再满足小打小闹,开始盯上“快钱”。 就在这时,象牙生意闯进了杨凤兰的生活。 当地偷猎大象早就存在,杨凤兰比别人多的优势,就是熟悉环境和人脉。 她懂得怎么打点官员,怎么利用旧铁路把货物塞进集装箱,运到港口再出海。 收购价不过每公斤几美元,到了国际市场却能翻上几百倍。 起诉书显示,2000到2014年,她操控的网络走私了将近两吨象牙,等于几百头大象的生命。 久而久之,杨凤兰还被称作“象牙女王”。 可暴利的生意没有长久的侥幸。 2015年,杨凤兰的手下落网,供出了幕后主使。 四年后,达累斯萨拉姆法院当庭宣判:杨凤兰有期徒刑十五年,罚款金额翻倍于走私价值,农场、房产悉数没收。两名本地同伙也一样没能逃脱。 消息传回国内,中国外交部表态很干脆,支持坦方依法办案。 这句话让不少人意外,因为她当年毕竟是援非的一员。 可国家态度很明确:谁犯法,谁负责,绝不护短。 她当然上诉,结果依旧,2021年高院重审,维持原判。 此时的杨凤兰已是七十岁老人,铁窗内的晚年注定无比沉重。 环保组织对判决拍手称快,因为非洲大象数量几十年间从百万跌到不足五十万,像杨凤兰这样的走私网络,是罪魁祸首之一。 杨凤兰的故事听上去戏剧化,其实是人性最简单的一面。 早年的她努力工作,靠本事立身,是桥梁和纽带;后来见惯了金钱诱惑,在暴利面前丧失底线,最终跌入深渊。 十五年刑期、数千万美元罚款,把一生积累全部抹去。 更让人唏嘘的是,她和坦赞铁路的两种身份形成了极端对照。 那条铁路曾是中非友谊的象征,而她晚年的走私案,却成了破坏这种友谊的污点。 国家援建的努力,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打破殖民经济封锁。 而杨凤兰的选择,却加剧了当地生态危机,让几百头大象白白丧命。 杨凤兰已是一个反面教材。 她得结局提醒人们:海外华人形象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努力拼搏赢得尊重,有人却靠违法走捷径,留下骂名。 她更警示我们,环保不是喊口号,象牙交易背后就是血淋淋的生命代价。 从翻译到商人,从援建者到囚徒,杨凤兰的一生几乎浓缩了半个世纪的中非往来。 但她最终没能逃脱最根本的规律,利益可以迷人,代价却更残酷。 所以说,守住底线,才是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最负责任的选择。

0 阅读:1144

评论列表

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

3
2025-09-03 20:36

天使与恶魔

江南风

江南风

1
2025-09-04 08:48

不作死就不会死!

猜你喜欢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