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了我昨天写的杨靖宇的文章后,发问:“为什么杨靖宇的身边那么多叛徒?”的确

李满谈过去 2025-09-03 22:34:13

很多人看了我昨天写的杨靖宇的文章后,发问:“为什么杨靖宇的身边那么多叛徒?”的确,杨靖宇身边是接二连三出现了叛徒,尤其抗联第一师师长程斌的叛变,以及他身边的丁守龙、警卫排长张秀峰的相继叛变,多少让普通人想不通。 影视剧里,很多大人物身边不断出现叛徒,往往因为大人物本身做人有问题,可杨靖宇却绝不存在做人的问题,他身边的人接连叛变,纯粹是因为人性的极致考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日本人当时对杨靖宇及其抗联干了什么? 第一,死命围困杨靖宇的东北抗联。如果是南方地带搞死命围困,可能还好说,比较容易弄到吃的,可是注意,日军围困杨靖宇等时,是在茫茫雪地里。为了困死他们,日军将他们藏身所附近的居民全部强令搬走了,还规定,所有民众(包括路上遇到的),谁敢给他们吃的,就连坐,就是与他们相邻的十户都要遭殃。这也是杨靖宇最后遇到村民赵廷喜,请他帮忙买食物和棉衣时,赵廷喜会告密,而不是帮他的原因所在。 他们围困他的目的很简单:既然打不过你,又抓不住你,我们就把你困死。 杨靖宇他们被困到极致的五天五夜里,为了活下去,吃的是树皮和棉絮,若非后来日军剖开了他的肚子,没人知道他是这样撑着抗日的。 而在那五天五夜之外,杨靖宇他们的日子也极其艰难。根据几位抗联老兵回忆,他们吃的是榆树、桦树的外层树皮,煮成糊状汤,艰难的喝下去。他说:“树皮要煮三遍,第一遍去苦,第二遍煮软,第三遍才能咽下去。” 还有一位抗联老兵说:“我们20多人,半个月粒米未进,开头还能扒树皮,后来扒不动了,就干脆嚼树叶子”。 抗联将士经受的考验,是日军死命围困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极致考验下,正常人根本撑不住,所以,第2军68团100多名战士饿死95人,最后整个团只剩下5个人。 承受饥饿的同时,抗联将士还要忍受严寒,零下40度的密林子里,抗联将士围着篝火取暖时,胸前被火烤的发烫,后背却结满了冰霜。可能就是在一阵狂风后,某个战友就凝固了…… 第二,日军在死命围困杨靖宇的东北抗联的同时,对叛徒采取怀柔政策,也就是说,他们对叛徒真的非常好。比如背叛杨靖宇的程斌,就被日军重用,而且还允诺升官发财。 一边是升天,是活路,一边是随时没命。换了普通人,哪里能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忍住不选择前者啊! 所以,我们看看日军对抗联干了什么,就能有答案:他们背叛杨靖宇,是人性的必然,而未背叛者,才是奇迹中的奇迹啊。 杨靖宇死撑到最后,宁死不降,支撑他的是“让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信念。他倒下后,无数个杨靖宇站了起来,他真的做到了:他让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杨靖宇被解剖后,其胃里发现的树皮和棉絮让日军震颤,他们敬佩杨靖宇的超人意志和精神力量。 解剖时在场的日本官兵岸谷隆一郎在看到其胃里的树皮和棉絮后落泪,并在日记中写道:“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事后,日军想用杨靖宇之死来宣传他们的“胜利”,他们打死也想不到,这些宣传不仅没有威吓和动摇仍在抗日的东北军民,反而更加激起了抗联将士对日寇的仇恨和为将军复仇的决心。有人感叹:一个杨靖宇倒下后,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站了起来。 日军很快发现他们的宣传起了反作用,但为时已晚。 背叛杨靖宇的叛徒,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其中,程斌在1951年镇反中被枪毙,张秀峰潜藏到了80年代,且曾接受采访,但最终也不得好死;张奚若一直藏匿,但文革时也被审查。而那个背叛杨靖宇的农民赵廷喜,则在1946年被枪毙在了杨靖宇的坟前……

0 阅读:49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