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关注东风61核导弹:之前从未听说过,东风51跑哪去了? 冷战时期,苏联的 SS-18 导弹靠着模糊参数让北约坐立难安。 美国 “北极星” 导弹借隐蔽部署维持战略威慑。 如今,中国东风 - 61 的亮相,正复刻着这种 “未知即威慑” 的逻辑。 9 月 3 日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场上,这款新型导弹刚露脸,美国军事媒体的直播间就乱了阵脚。 他们此前铺天盖地分析的东风 - 51 压根没出现,取而代之的东风 - 61 不仅型号跳号,连 16 轮发射车都和东风 - 41 如出一辙。 更离谱的是,有美媒把彩排中的东风 - 31BJ 错认成东风 - 61,还洋洋洒洒写了篇性能分析,直到正式亮相才发现闹了国际笑话。 这些接连的乌龙,彻底暴露了美国对中国核力量情报网的漏洞。 若追溯东风家族的进化轨迹,便知这种技术突袭早有伏笔。 东风 - 5 作为开山之作,射程 1.2 万公里。 东风 - 5A 将射程提至 1.5 万公里,可分导 4-5 枚弹头。 东风 - 5B 成为核武库 “定海神针”,实现全球覆盖。 而东风 - 61 按美媒推测,射程超 1.5 万公里、携 14 枚弹头,突防能力较东风 - 41 呈代际跨越。 从单款装备到体系构建,这次阅兵展现的蜕变更为震撼。 东风 - 61 与巨浪 - 3 潜射导弹、惊雷 - 1 空基导弹联袂登场,标志着中国 “陆海空” 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正式成型。 东风 - 31BJ 也完成身份转换,从公路机动改为井式发射,与东风 - 5C 构成井基力量 “双保险”。 这种部署调整,让核力量的生存与反应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美国五角大楼曾预判,中国现有 600 余枚实战核弹头,2030 年将增至 1000 枚,核力量正迈向现代化与多样化。 如今东风 - 61 的横空出世,无疑让这个预测显得保守。 有分析指出,中国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保持着自身节奏,既不搞军备竞赛,也不寻求霸权,而是以自卫防御为核心,这符合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 同时,装备发展的透明度与神秘感之间的平衡,展现了中国在战略博弈中的成熟智慧,既让外界认识到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也为国际战略稳定注入了理性因素,赢得不少理性声音的认可。 国际社会也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的核实力,而美国媒体对东风 - 61 是否服役都搞不清的窘境,恰是这种实力跃升的最佳注脚。 至于消失的东风 - 51,或许是尚未揭开的底牌,或许已融入更先进的型号序列。 但无论如何,东风家族的迭代速度,已让全球看清一个事实:中国战略威慑的工具箱里,永远有令人意外的储备 那么到最后,你们觉得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红旗-29弹体极其巨大、粗壮,每部发射车为两联装,仅携带两发拦截弹。这种导弹在当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