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少,股市不能代表中国经济,不纳入分析,从2000年开始,对

望博格 2025-09-04 13:34:20

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少,股市不能代表中国经济,不纳入分析,从2000年开始,对几波牛市底层驱动逻辑进行分析,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2007年人口红利牛

改革开放后中国持续增长通过上市公司的一次变现,基本属于普涨行情,涨的最多的是有色金属等资源品,和中国改开以后大规模基建相匹配。

2015年兼并重组牛

此轮牛市已经展现出结构化的特征,明星是看似是炒科技,实质是以大兼并为驱动力的创业板行情,最终以南北车合并划上了句号。由于结构化行情导致一大半的蓝筹股并未取得相应涨幅。

2021年先进制造牛

以光伏、电动车、电池为代表的表面看是科技,实质是先进制造的牛市,最终以产能过剩留下一地鸡毛。此轮一样为结构性牛市,大部分股票并未上涨,甚至很多下跌。其中的医药正好遇到疫情,点燃了一轮行情,由于业绩无法持续,最后尘归尘土归土。

2024年工程师红利牛

本轮行情个人判断为工程师红利牛,并且不是依托于制造业的纯科技牛,其苗头从2022年创新药在全球的突破和国内芯片厂商的不断突破为标志,2024年在AI、机器人等算法上的不断突破向纵深发展。这些行业属于超级人才密集型产业,中国改开以来的科技积累和追赶,中国工程师不管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达到了临界点,在美国高压之下,终于破茧成蝶。本轮行情还是结构化行情,主线是智力密集、高人才投入的芯片、AI、创新药,中国在本轮牛市过后,产业形态不但全,而且所有制高点全部被突破。其它的比如资金、杠杆、市场情绪,地缘政治等等都是次要因素,主要的逻辑其实很清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铁律下,哪个国家的人才多,哪个国家就能占领产业制高点,其他的都只是扰动。

如果从资金面来说,这波牛市和之前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目前市场上基本上没有投资品可以保值增值了。以前的理财、信托、炒房全部都熄火了,存款利率又这么低,现在唯一可以容纳现在居民存款的池子就是股市了,个人预计本轮牛市的泡沫程度会远远超出之前的几波,但又很难出现普涨行情,结构性行情应该是主流,等到普涨的时候,也差不多到尾声了(转自集思录)

0 阅读:3
望博格

望博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