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阅兵,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吗? 那就是欧洲北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我们的9.3阅兵仪式,人家国土面积才4.9万平方千米,全国人口才542万人,他就是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 菲佐的行程安排暗藏深意。早在欧盟多数国家还在为是否参加我国的阅兵争论不休时,斯洛伐克政府已悄悄启动了安保升级程序。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机场跑道被临时征用为专机起降区,这细节透露出斯洛伐克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 他的到来也让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多了一抹耐人寻味的国际色彩。 菲佐此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表态。临行前,他公开写道:“在二战中承受最深重苦难的,是前苏联和中国的人民。我拒绝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拒绝历史被歪曲。”这番话直指欧洲某些国家刻意淡化中国战场贡献的叙事。 数据显示,中国军民在14年抗战中伤亡超3500万,牵制了日本陆军64%的兵力,这一数据被刻在北京抗战纪念馆的青铜墙上,却常被西方媒体选择性的忽略。 菲佐的“特立独行”早就有伏笔。2023年他重掌政权后,斯洛伐克便停止了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仅保留了人道主义物资输送。 当欧盟在2024年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菲佐在议会掷地有声:“用中国的高效产能帮助欧洲提升生产效率,远比设限更明智。”这种务实态度,让斯洛伐克在2025年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数字贸易协定的欧盟国家。 国际舆论对菲佐的举动反应两极。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以“尊重成员国外交选择”的套话回应,但德国《明镜》周刊却刊文称:“斯洛伐克用一次阅兵观礼,撕开了欧盟‘团结’的假面。” 事实上,在菲佐抵达北京的同时,斯洛伐克国内正经历着微妙变化:2024年民调显示,43%的民众认为“欧盟成员国身份未带来预期收益”,这一比例较2010年上升了28个百分点。 菲佐的“叛逆”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5月,他曾不顾欧盟劝阻,亲自出席莫斯科红场阅兵,成为当年唯一到场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实则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斯洛伐克汽车工业70%的零部件依赖德国供应链,同时又是中国在欧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今,菲佐的北京之行已落下帷幕,但留下的思考仍在发酵:当国际秩序进入深度调整期,像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究竟该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守护自身利益?而中国用一场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军事肌肉,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与开放胸怀——这或许才是菲佐们最看重的信号。你怎么看待小国在大国间的外交平衡术?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这次阅兵,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吗? 那就是欧洲北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我们的
小张的社会
2025-09-04 13:37: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