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小战士潘天炎因为拉肚子,就去附近的草丛里上了趟厕所。回来后,他却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然而,就在此时,美军发起了冲锋 。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同年10月入朝作战,旨在保卫国家安全。潘天炎1949年8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随第38军入朝,隶属112师334团2营6连,任机枪副射手。当时,第四次战役中,汉江阻击战成为关键一环。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装备飞机、坦克和大炮,企图突破三七线,志愿军则依托地形进行防御。 1月25日起,美军向汉江南岸发起进攻,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坚守阵地,历经严寒和补给困难,连续作战。潘天炎所在连队驻守鼎盖山高地,已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杀伤敌兵两百余人。战场环境恶劣,气温低至零下30度,志愿军战士以简易工事对抗敌方火力优势。 战斗进入1月28日中午,潘天炎腹痛难忍,向班长报告后离开阵地处理生理需求。返回时,发现阵地空无一人,部队已奉命转移至主阵地,遗留部分弹药和武器。美军一个团兵力,分两路推进,伴随十余辆坦克,向鼎盖山发起冲锋。潘天炎迅速捡拾手榴弹和枪支,利用壕沟掩护,开火阻击敌军前锋。敌军初次进攻被其投掷的手榴弹击退,随即转为炮火轰击。 潘天炎在炮击间隙布置多个射击点,揭开手榴弹盖,准备应对后续进攻。敌军组织两个排兵力再次冲锋,他高声喊叫制造多人假象,同时来回切换位置,使用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交替射击,击退敌群。 敌军受挫后,增兵发动第三波进攻,潘天炎继续奔跑于阵地各点,投掷手榴弹并捡拾敌方丢弃武器补充弹药。第四波进攻伴随迫击炮支援,他避开炮弹落点,集中火力扫射敌中路。第五波时,敌军使用烟雾弹掩护,潘天炎凭枪声判断位置,开枪击退。 弹药渐少,他开始投掷石头干扰敌军瞄准。第六波进攻,敌军迂回侧翼,他跪地点射阻挡。第七波兵力增多,敌尸堆积阻碍推进,他利用这一优势继续射击。第八波伴随坦克炮击,他在烟尘中摸索剩余弹药,坚持开火。 第九波总攻,敌军全线压上,潘天炎捆绑剩余手榴弹准备拉弦。志愿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加入射击,敌军溃败撤退。整个过程,潘天炎独自打退敌军九次进攻,阵地得以保全。这场战斗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在装备劣势下的顽强意志,拖延了敌军推进,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时间。战后,潘天炎荣立大功两次、小功两次,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青年英雄”称号,并获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他的事迹被载入38军军史,人民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册。 1953年,潘天炎回国后在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退伍,转业至地方工作,从事普通劳动,直至1973年因病逝世,年仅41岁。他的经历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普通战士的贡献,他们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汉江阻击战整体上,志愿军付出重大牺牲,钳制敌军主力,保障了战略反击准备。这段历史提醒人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铭记先辈付出。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小战士潘天炎因为拉肚子,就去附近的草丛里上了趟厕所。
最是一年春好处
2025-09-04 21:13:25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