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证明了一件事——有钱也不行。在9·3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

依秋聊趣 2025-09-05 02:40:54

李嘉诚证明了一件事——有钱也不行。在9·3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站上去,说明了钱买不来祖国的信任!说白了,其实商人有两种,一种做生意全为了捞钱,一种做生意背负的是使命! 其实现在不管是在国内扎根的,还是在海外闯荡的,一直都有一群爱国商人默默为国家做奉献。 就像那些在脱贫攻坚时往偏远地区投钱建工厂的,还有在科技被卡脖子时砸重金搞研发的,他们图啥?图的就是回馈祖国!他们知道,这土地是生养他们的地方,也是当初给他们机会赚取第一桶金的地方!这份责任,本就该扛起来,毕竟没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哪来做生意的好环境呢?   可偏偏有人就是拎不清,李家和霍家这两家,活生生成了正反面教材,对比起来真让人感慨! 就拿李嘉诚来说,他的商业帝国无疑是成功的,从香港的塑料花厂起家,一步步建立起横跨全球的商业版图,确实够牛。 但这些年,他的脚步却越走越远,从2013年开始,他陆续抛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核心地带的房产,累计套现上千亿,这些资金几乎都流向了欧洲市场。就像今年年初,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 最新的财报显示,长和集团在欧洲市场的收益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0%,总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相比之下,他在中国香港和内地加起来的占比只有14%! 2024年10月,他又减持了邮储银行的股份,套现近亿港元,这样的选择或许在商业上无可厚非,但在祖国需要支持的时候,这样的转身难免让人心寒。 他用几百亿英镑买下了英国的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让7%的英国人喝上了他供应的水,让30%的英国人用上了他输送的电,却在国内需要投资的时候选择了收缩,这样的商人,就算富可敌国,又怎么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而霍家的故事却完全不同。上世纪7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霍英东就带着团队来到了广州,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现代化的酒店,他顶着压力投资建设白天鹅宾馆,坚持要"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 有人劝他引进外国团队更稳妥,可他说:"我就是要让世界看看,中国人能行。" 就这样,在霍英东的领导下,建筑团队鼎力合作,宾馆终于建成!1983年宾馆开业那天,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向所有人开放,不管住不住店都能进去参观。 那天,广州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光厕所卫生纸就用掉了400多卷,人们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活力。后来邓公入住白天鹅时说了句"白天鹅好",这简单的四个字,是对一个爱国商人最好的肯定。 霍震霆继承了父亲的这份情怀。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国际体育界还没有话语权,年轻的霍震霆跟着父亲四处奔走,为恢复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不懈努力。 就像在国际自行车联合会的会议上,他据理力争,提出让中国以合法身份加入,而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与,这个方案最终以一票优势通过,为后来国际奥委会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范本。 这些年,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南沙的建设上,从第一次跟着父亲来到这个满是滩涂和石矿场的地方,到如今每周都要往返南沙处理事务,霍家在南沙投入的启动资金超过40亿,修建的虎门轮渡第一次连接了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建设的客运港让香港到南沙的距离不再遥远。 当有人质疑这些投资短期内看不到回报时,霍英东却说:"南沙是我的一个梦,是观察中国现代化的窗口。"这份担当,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当金钱和使命站在天平两端时,不同的选择会通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高度——李嘉诚用几百亿英镑在英国买下了半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转身离开;霍英东父子花40亿在南沙填海造城,明知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却甘之如饴。这两种选择,两种人生,已经给出了最清晰的答案。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只会转移资产的商业精英,而是像霍震霆这样把祖国放在心里的企业家,因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唯有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这份信任和荣光,再多金钱也买不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