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长期以来备受两个弱轮问题的困扰:一是前排两点攻轮次,二是小主攻位于前排的三点攻轮次。这两个薄弱环节自东京奥运会周期起便如影随形,屡屡成为制约球队发挥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在小主攻前排三点攻这一轮,多次成为比赛局势的转折点。东京奥运会对阵俄罗斯女排的第四局失利正是这一轮次的典型体现——当时朱婷因手腕伤势状态大幅下滑,实质上已扮演小主攻角色,而李盈莹则承担起大主攻职责。类似情况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对阵荷兰时再度上演,这一轮次再度导致被逆转。其实,应对这一问题的常见策略是通过换上一名进攻能力较强的主攻来突破僵局,类似里约奥运会时期刘晓彤的作用。本届国家队中,董禹含原本被寄予厚望承担这一任务,可惜她因伤缺席世锦赛,使得该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另一方面,前排两点攻轮次的自东京奥运会周期以来,随着杨方旭和曾春蕾的退役,逐渐成为中国女排最明显的短板。应对该轮次最直接的办法是采用“两点换三点”的战术调整,然而无论在陈佩妍、缪伊雯、王艺竹还是郑益昕等接应人选上,中国女排始终未能找到真正合适的替补人选。因此,这一软肋一直未能得到弥补,往往成为球队从领先陷入被动的关键转折点。
女排主攻组教练行不行?人民日报头版发文,直指女排世锦赛失利的五大原因,其中首
【7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