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反复对华让步?日媒:美国远赶不上中国,不足中国一半。日本亚洲时报在9月8日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自从特朗普上台到现在,美国接连对不断对中国做出让步。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意识到,中美关系绝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样简单,长期以来自诩为“巨人”的美国,实际上反而才是“挑战者”。 这背后的道理,看看实实在在的经济数据就明白了。2020年咱们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的28.5%,稳稳坐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而美国这时候在全球制造业里的份额连一半都不到,这就是日媒说的“美国远赶不上中国”的真实写照。 就拿贸易战来说,一开始美国气势汹汹地加关税,觉得能拿捏住中国经济。可真打起来才发现,自家企业先扛不住了。 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公司损失惨重,光是博通一家,就因为对华禁令少赚了20亿美元。这还不算完,美国农民的大豆、玉米卖不出去,农场主天天到白宫门口抗议。 到2019年底签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诺逐步取消加征的关税,等于自己把当初喊得震天响的“惩罚性关税”悄悄降了下来。 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有265亿美元,更别说美资企业在华一年销售额能达到4905亿美元,这么大的利益谁也不敢真的丢掉。 科技领域更是看得清楚,美国一开始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想卡住咱们的脖子。结果呢?乡村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急得跳脚,因为他们的基站全靠华为设备,没了这些东西,偏远地区通讯都成问题。 商务部只好一次次发延期许可,从5月到11月,短短半年就给了三次豁免。美国半导体协会也忍不住抱怨,说这禁令把市场白白让给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竞争对手。 反观华为,就算被制裁,前三季度收入还增长了24%,任正非说他们在构建自己的供应链,这话可不是吹牛。 特朗普后来在G20峰会上松口,说允许美国公司向华为出售“非国家安全相关”的设备,这其实就是承认科技封锁这招不好使了。 说到底,美国的这些让步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他们原来以为凭着自己的实力,想怎么拿捏中国都行,可真要脱钩才发现,彼此的经济早就绑在了一起。 美国依赖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咱们买走了他们大量的农产品、飞机和服务,2023年光旅游和教育方面,美国就从中国赚走202亿美元。 特朗普嘴上喊着“美国优先”,但企业要赚钱、农民要吃饭、电信要通畅,这些实际问题逼着他不得不一次次调整政策。 就像去年9月他签的行政命令,把不少商品的关税降到零,里面好多都是美国自己生产不够的产品,这其实就是承认了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现在看明白了吧,不是美国心甘情愿让步,而是他们终于发现,中国早就不是随便能欺负的角色了。 制造业咱们占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额,供应链韧性连美国企业都依赖,在5G这些新兴领域也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特朗普那些极限施压的招数,到头来伤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日本媒体说美国其实才是“挑战者”,这话挺到位——当一个国家发现自己的优势越来越少,原来的打压手段都不管用的时候,除了调整策略、做出让步,也没别的更好选择了。 毕竟生意要做,日子要过,真把关系闹僵了,美国自己损失得更大,这就是特朗普反复对华让步的根本原因。
特朗普转身就走了,中美默契在这一刻淋漓尽致,日本举国为之震动9月7号石破茂刚
【58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