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新婚没几天,作家苏青发现丈夫和表嫂“偷情”,可她选择了忍耐,还给丈夫

历史不陌生 2025-09-11 07:25:08

1934年,新婚没几天,作家苏青发现丈夫和表嫂“偷情”,可她选择了忍耐,还给丈夫生下5个孩子。然而,那天她向丈夫要钱买米,结果丈夫直接一巴掌:“你也是读过书的才女,没饭吃自己去挣啊!” 那一巴掌,导致苏青的脸肿了,可心里更疼。这句话像火一样,把她彻底烧醒。 苏青原名冯和仪,生在书香人家,她祖父中过举人,家里的书多得能堆满一间屋子。 按理说,她该是含着书香长大的一代才女。 但命运对她并不温柔,父亲早年留洋,有点新思想,却也脾气古怪。 后来在银行工作时和女职员暧昧不清,母亲忍气吞声,她这个女儿全看在眼里。 没多久,银行倒闭,父亲也郁郁而终,留下一地鸡毛,家境彻底垮塌后,母女的生活一落千丈。 就在这时,她的中学同学李钦后登门提亲。 李家家底殷实,还承诺替她还债、供她念书。 苏青明知道这个男人花心,可为了母亲和家,她硬着头皮点了头。 婚后,李钦后的真面目很快暴露。 他看不得苏青继续学业,逼她退学回家,他对婚姻毫无忠诚,婚后不久就和表嫂暧昧不清。 更要命的是,他在家里横行霸道,动辄拳脚伺候。 苏青的处境在李家非常卑微,前四个孩子全是女儿,婆婆连正眼都不看她,觉得她不值钱。 第五个终于生了个男孩,公婆才笑逐颜开,但那份笑容全给了孙子,完全没有她的份。 产房里,刚生完的她虚弱不堪,却依然被当空气。 孩子饿了,家里没米,她咬牙去求丈夫给钱。 谁知,换来的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一刻,她的泪水没有掉下来,而是流到了心里。 或许就是这句讥讽,逼出了一个真正的苏青。 她把心底的委屈和愤怒,化成了笔下的文字。 《产女》里写尽女人生女儿的心酸。 《结婚十年》揭开婚姻里千疮百孔的现实。 《歧途佳人》则让更多人看到女性在困境中的挣扎。 她写得真切、锐利,像是把自己的伤口摊开给人看。 读者们一看,纷纷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从此,苏青在文坛站住了脚,她用文字为自己赢得了第一口饭。 可名气并没有换来温柔的日子,李家依旧冷漠,丈夫的拳头依旧重重。 终于,她不再忍,带着四个女儿毅然离婚,离开那个让她窒息的家。 往后的岁月,她尝试过新的感情,可无一例外都散了。 人们记住的是她的犀利与才华,却忘了她作为女人最普通的渴望被爱、被尊重。 晚年的她,过得格外清苦。 她和小女儿一家挤在上海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日子紧巴巴。 墙壁斑驳,屋子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她依旧写,依旧熬。 1982年,这个曾经用文字震动读者的女作家,在这间小屋里走完了一生。 回顾苏青的故事,不免让人心酸,她有天分,有才情,骨子里透着清醒,却一生和不公较劲。 重男轻女的观念,婚姻的不平等,男人的自私,都让她伤痕累累。 可她最终还是靠笔挺立,把自己的痛写成一部部作品。 她没有被打垮,而是用一支笔换来尊严。 苏青的一生,其实折射的是整个时代无数女人的命运。 她们被逼着忍,被压着活,哪怕才华横溢,也可能被家庭和婚姻拖进泥淖。 可苏青至少证明了,女人也能靠自己站起来,哪怕遍体鳞伤。 今天再看她的人生,我们会更明白,婚姻不是女人的归宿,依附也不是长久的依靠。 真正能托住自己命运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苏青用苦难换来的答案,就是那根骨子里的硬气。 她跌倒过,忍受过,但最终还是活成了那个敢于用文字呐喊的自己。 她的故事,提醒后人: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0 阅读:34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