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于撕下了遮羞布。不是对俄动真格,而是集体对准中国,现在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是已经没有退路。 就说电动汽车这事儿吧,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拍板,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更是到了35.3%,这税一加,等于直接把中国车企挡在欧洲市场门外。 有意思的是,投票的时候德国居然投了弃权票,要知道德国汽车业去年三分之一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他们心里清楚,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最后坑的还是自己家企业。 可法国却跳得最欢,一门心思要把中国电动车拒之门外,欧盟内部这分歧闹得人尽皆知。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说法,她在欧洲议会大谈特谈要和中国“去风险”,还拿所谓“产能过剩”说事儿,转头又强调“不愿脱钩”。 这话听着就矛盾,一边给中国企业加税设限,一边又想继续赚中国市场的钱,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中国外交部早就戳破了这种说辞,所谓“风险”根本就是他们自己制造的,真正过剩的是某些国家对竞争的焦虑。 不光是汽车,在芯片这种关键技术领域,欧盟的动作更露骨。荷兰阿斯麦公司被政府逼着扩大光刻机出口限制,连已经卖给中国的设备后续维护都得申请许可。 这种做法连《瓦森纳协定》的底线都突破了,明摆着就是不想让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赶上来。可他们不想想,阿斯麦的零部件有不少来自中国供应链,这么折腾下去,最后可能砸了自己的饭碗。 2024年7月刚生效的《外国补贴条例》更是专门冲着中国企业来的,第一个开刀的就是中国电动大巴。按照这套新规则,只要欧盟觉得哪家中国企业拿了“不公平补贴”,就能随意启动调查加征关税。 更苛刻的是,还要求中国国企每年披露股权结构、政府注资这些商业机密,这种赤裸裸的单方面要求,哪有半点平等互利的影子? 其实欧盟心里打得什么算盘大家都清楚。看着中国在新能源、高端制造这些领域越做越强,他们坐不住了,不想着靠创新竞争,反而玩起了设置壁垒的把戏。 就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说的,提升竞争力得靠创新和自由贸易,靠加关税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拖慢整个欧洲汽车业的转型步伐。 现在的情况是,欧盟这些措施已经实实在在影响到了双方企业。中国这边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商务部早就表态要坚决维护企业权益,该反制的绝不会手软。 毕竟中国市场这么大,欧洲企业也不想失去这么块肥肉,德国总理朔尔茨不就明着说希望和中国达成协议,还说“这些汽车都具有全球竞争力,不用担心竞争”吗? 说到底,欧盟现在这套操作,与其说是针对中国,不如说是给自己找退路。可他们选错了方向,在全球化的今天,靠筑墙搞保护主义根本行不通。 中国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不是随便能拿捏的了,从电动汽车到高端芯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欧盟要是真把路走死了,最后可能发现,不是中国没了退路,而是他们自己把合作的大门给关上了。 现在摆在面前的明摆着是两条路:要么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要么在贸易战里两败俱伤,就看欧盟有没有勇气撕下最后那块虚伪的面纱,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欧盟终于撕下了遮羞布。不是对俄动真格,而是集体对准中国,现在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9-12 14:38: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