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有高人的! 看,中国新建黄岩岛自然保护区一出,美国就打不成委内瑞拉了吧!陷入左右为难的美国,连忙给中国打了两通电话。 如今国际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谁要是敢公开反对保护生态,难免会被戳脊梁骨。 中国显然摸准了这一点,在黄岩岛下了一步妙棋。 9 月 9 日,中国宣布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23 公顷的海域被纳入保护范围,其中 1242 公顷是核心区,除了科研用途,其他人想进都得经过严格批准。 这事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从 2012 年开始实际管理黄岩岛起,中国就在这儿持续进行生态治理。 30 万株珊瑚在海底安了家,2000 多座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有个 24 小时运转的海洋监测站,时刻关注着这片海域的环境变化。 消息公布后,最先有反应的是美国。 9 月 10 日,一架 MQ-4C 无人机从日本基地起飞,朝着黄岩岛飞去。 这架无人机可不简单,能在 1.4 万米高空连续飞行 24 小时,携带的各种监听设备,让其打探消息的意图昭然若揭。 为了隐蔽行踪,它还关掉了应答器,想悄悄进行侦查。 但中国南部战区的雷达早已锁定了它。 很快,歼 - 11B 战机和空警 - 500 预警机升空,一边用无线电发出警告,要求其离开,一边用战术动作施压,态度坚决。 那无人机在黄岩岛东北方向绕了四圈,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获取到,只能无奈返航。 同一天,美国在委内瑞拉也有动作。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宣布,将派遣 8 艘军舰和 10 架 F-35 战机前往委内瑞拉附近,名义上是 “扫毒”,实则是想施加压力。 委内瑞拉毫不示弱,当即宣布全国征兵,加强领空巡逻,还放话:美国若敢来,就按毒贩处理。 原本美国想在南海和委内瑞拉双线操作,可黄岩岛的变故让他们不得不分心。 于是,9 月 11 日和 12 日,美国连续给中国打了两通电话,语气比之前在南海的强硬态度温和了许多。 菲律宾的处境则颇为尴尬。 过去,他们的渔船常以 “传统渔场” 为借口闯入黄岩岛,实则进行偷捕,还随意丢弃垃圾,对珊瑚礁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如今有了保护区,中国海警再劝离时,理由就变得十分充分:这是在破坏自然保护区。 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环保,菲律宾想让美国帮忙说话,美国却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生怕落下支持破坏环境的坏名声。 更让菲律宾难堪的是,他们停在仁爱礁的 “马德雷山号” 登陆舰,早已锈迹斑斑,还在不断漏油污染海水,与中国在黄岩岛的环保举措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利用生态保护来明确管辖的做法,在国际上并不少见。 塞舌尔就在一些岛礁设立了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执法,既保护了环境,又稳固了管辖权,让其他国家难以挑刺。 黄岩岛的这场博弈,没有大张旗鼓的动作,仅仅是设立了保护区、种植了珊瑚、建设了监测站,但其效果却远超派军舰巡逻。 美国想在南海寻衅滋事,没了合适的理由;菲律宾想制造事端,也没了借口。 难怪美国会急于给中国打电话,大概没料到一个保护区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未来南海的走向尚难预测,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处理黄岩岛问题的思路,确实有其高明之处。 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国际社会引发多元讨论,环保组织普遍认可这一举措,认为其为南海生态治理提供了范本,尤其对珊瑚礁保护具有标杆意义。 周边国家民众态度分化,东盟部分国家赞赏中国以生态合作为切入点的治理思路,认为有助于缓解区域紧张。 菲律宾国内则呈现争议,渔民群体担忧生计受限,而环保人士承认中方举措的科学性。 国际战略学界指出,这是 “生态主权” 实践的创新,将环保议题与主权维护结合,既占据道义高地,又实现实际管控,为全球争议海域治理提供新范式。 有分析认为,此举倒逼美国重新审视南海策略,也让区域国家看到合作而非对抗的可能。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抗议无效! 不到12小时,中方给出三个字,让马科斯死心了。9月11日上午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