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前副手鲁道夫·赫斯,站在施潘道监狱的凉亭前,他从1947年起就被囚禁于此,直到1987年94岁时才自杀,在他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他是这座监狱里唯一的囚犯。 纳粹德国三号人物鲁道夫·赫斯的人生轨迹,堪称20世纪最离奇的政治传奇。从希特勒身边的忠实副手,到独自飞往英国的神秘使者,再到孤独终老的世纪囚徒,他的故事至今仍充满争议。 1894年出生于埃及德国商人家庭的赫斯,1920年成为纳粹党第16名党员。凭借对希特勒的绝对忠诚和在1923年啤酒馆暴动中的积极表现,他迅速成为纳粹核心圈成员。在兰德斯堡监狱服刑期间,赫斯还协助希特勒完成了《我的奋斗》的笔录工作。 1933年赫斯被任命为纳粹党副元首,1939年更被指定为仅次于戈林的第二顺位继承人。然而就在纳粹德国如日中天之际,1941年5月10日,赫斯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决定。 他独自驾驶一架Me110战斗机从德国起飞,目标直指英国苏格兰。伞降成功后,赫斯声称自己执行“人道使命”,希望促成英德和平谈判以共同对抗苏联,并要求会见汉密尔顿公爵。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并不买账,直接下令将其作为战俘关押。希特勒得知消息后立即公开宣布赫斯“精神错乱”,试图与这次未经授权的行动划清界限。这一神秘飞行的真正目的至今仍是历史谜团。 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中,赫斯被判处无期徒刑。1947年他被移送到西柏林施潘道军事监狱,这座监狱由美苏英法四国共同管理,所有费用均由西德政府承担。 随着其他纳粹战犯陆续刑满释放或去世,到1966年偌大的施潘道监狱只剩下赫斯一名囚犯,他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囚犯”。 赫斯的监狱生活极其规律单调,早上7点起床,白天看书读报,下午在花园散步,晚上10点准时熄灯。他能接触的所有读物都经过严格审查,任何涉及第三帝国或纽伦堡审判的内容都被剪除。 1978年监狱为他安装了电视机,但不允许观看新闻或当代历史节目。家属每周只能写一封长度受限的信件,使他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 时间来到1987年,93岁高龄的赫斯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多年来国际社会不断有声音呼吁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释放他,但苏联始终坚决反对。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态度似有松动迹象,德国媒体甚至报道称赫斯可能即将获释。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987年8月17日,赫斯被发现在监狱小别墅中死亡,脖子上缠着一根电线。官方结论是自杀,但这一判定引发了广泛质疑。 据现场护士阿卜杜拉赫描述,用于勒颈的电线当时仍插在插座上并未断开,而赫斯脖子上的勒痕呈平行状,这更符合被人勒死的特征,而非上吊自杀的斜向上勒痕。 赫斯的儿子沃尔夫·赫斯和家庭律师长期质疑自杀结论,他们指出,赫斯晚年身体虚弱,生活难以完全自理,很难独自完成自杀所需的复杂动作。沃尔夫声称父亲生前曾表示预感自己可能无法活着离开监狱。 赫斯死后不久,施潘道监狱便被拆除,其个人物品的处理情况也不为外界所知。虽然英国政府解密文件支持自杀结论,但许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仍认为疑点重重。 作为纳粹核心人物和1941年神秘飞英事件的当事人,赫斯掌握着大量历史内幕。他的死亡是否与即将获释的可能性有关,至今仍是争议话题。 回顾赫斯的一生,从权力巅峰到漫长囚禁,其最终的死亡方式又为这本已充满争议的人生增添了一层迷雾。无论真相如何,这位纳粹副元首的传奇经历都将作为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重要一页被人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信源: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纳粹审判60周年祭——中国经济网)
希特勒的前副手鲁道夫·赫斯,站在施潘道监狱的凉亭前,他从1947年起就被囚禁于此
小史善始善终
2025-09-14 14:43: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