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求

春秋说史 2025-09-19 22:40:04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求李鸿章派兵拯救琉球,李鸿章漠不关心,置若罔闻,闭门不见,见死不救,林世功在绝望之际绝食自杀,令人泪目。 在林世功的心里,忠义比天大,甚至比自己的命还金贵。 这也不奇怪,他打小读《论语》,满脑子都是儒家思想,认定琉球和中华的关系,就像树枝树叶连着树根,压根拆不开。 对他来说,为延续这五百年的宗藩情谊去死,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明朝洪武年间起,琉球国王就得经中原皇帝册封,用大清的年号,这是没人敢改的规矩。 可 1875 年,日本兵船开进琉球,硬闯王宫,逼着国王断绝和清朝的所有联系,这一下,林世功和他那代官员只觉得天塌了。 他是紫巾官,算朝廷核心人物,还是教王子读书治国的世子师,哪能眼睁睁看着? 国王的密令一到,林世功就和同为紫巾官的向德宏等十九人,分两路踏上了几乎没希望的求援路。 1876 年冬天,他们乘小船惊险冲破日军封锁,在海上漂了四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到福州。 这群衣衫褴褛的使者赶忙将国王的密信呈给福建巡抚与闽浙总督,满心期盼能换来转机,可等来的却是清廷的冷淡回应,只轻飘飘丢下一句让驻日公使何如璋 “相机妥筹”,便没了下文。 使团在福州一晾就是两年多,1879 年,晴天霹雳炸响: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叫 “冲绳县”,国王尚泰还被硬押去了东京。 绝望中,他们收到世子尚典的密函,让他们 “沥血呼天”,哪怕绝食死,也要让宗主国听见琉球的哭声。 林世功等人剃了头发换了衣服,躲开日本密探,一路北上奔天津,他们能想到的最后招术,就是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府邸外长跪请愿。 整整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可李鸿章的大门始终关得死死的,理都不理他们。 其实李鸿章并非心硬,而是有难言之隐。 当时大清内忧外患,西北沙俄虎视眈眈,西南法国蠢蠢欲动,国库早已空虚。 更关键的是军事实力不济,众人以为无敌的北洋水师,主力铁甲舰还在德国建造,手里多是小炮艇;而日本已有三艘新式巡洋舰。 在他看来,为琉球与日本开战,风险实在太高,大清赔不起。 他在奏折里把救琉球说成是耗钱的军事冒险,更想谈判,甚至犹豫过要不要接日本的 “分岛改约案”,用琉球南部两个岛,换日本的在华贸易特权。 “分岛改约” 的风声传到林世功耳朵里,他彻底懂了:在宗主国眼里,琉球这根 “枝叶” 就是能拿来交易的筹码,政治求援的路,全堵死了。 1880 年 11 月 20 日,38 岁的林世功将最后一份请愿书递交给总理衙门,随后毅然拔出佩剑,自刎身亡。 他在绝命诗中倾诉着忠孝难全的无尽悲愤,而留下的遗言更是如血泪凝结,掷地有声:“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 他用鲜血写下的 “生为大清臣,死为大清鬼”,如今安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像个无声的质问。 林世功的死,让一些清廷官员动了容,凑了二百两银子把他埋在通州张家湾。 可清政府也只给日本提了句象征性的抗议,没了下文。琉球,成了清政府 “弃藩自保” 政策的第一个牺牲品,后来越南、朝鲜也遭了殃。 十五年后甲午战败,连台湾这片 “根本” 之地都被割了出去,这才证明,放弃了枝叶,根本也未必保得住。 弱国无外交啊,一个国家的尊严,终究得靠自己的实力撑腰。这个道理,林世功用生命做了最悲壮的注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