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却语出惊人,公开断言,这已是中国向美国“体面”投降的最后时机。 谁能想到,在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有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会说出那样的话 —— 他觉得当时是中国向美国 “体面” 投降的最后机会,还说再晚一步就只能 “跪着” 了。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住了,毕竟那时候国内上下都在咬牙坚持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各种挑战,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想看看咱们能不能顶住压力。 要知道,2018 年美国突然对中国价值 340 亿美元的商品加征 25% 关税,之后又不断扩大征税范围,到当年年底,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已经突破 2000 亿美元。 马臣大概就是看到了这些表面的困难,才觉得咱们扛不住了,可他没看到咱们国家背后的底气。 那几年,中国的 GDP 一直在稳步增长,2018 年突破了 90 万亿元大关,就算面临贸易战的冲击,全年 GDP 增速依然保持在 6.6%,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且咱们的产业体系特别全,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科技产品,大部分都能自己生产,不像有些国家,随便断个供应链就彻底歇菜了。 就拿家电行业来说,当时美国加征关税后,有些企业立刻调整策略,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但核心零部件还是从国内运过去,最后组装好再卖到美国,虽然成本增加了一点,但至少没让订单流失,慢慢也就稳住了局面。 更重要的是,咱们国家一直在加大科技投入,2018 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 1.96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18%,一大批科技企业在压力下反而加快了创新的脚步。 比如华为,那时候已经开始布局 5G 技术,虽然后来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但提前的技术储备让他们没那么容易被打垮,反而在全球 5G 市场上拿下了不少订单。 还有新能源领域,2018 年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120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光伏产业的产量和出口量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些产业的崛起,让咱们在应对贸易战的时候有了更多的筹码。 再看看这几年的情况,马臣当初的断言早就被现实打脸了。2023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42.07 万亿元,连续 6 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虽然有波动,但整体还是稳中有升。 而且咱们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加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就算美国想通过贸易战孤立咱们,也根本做不到。 其实回头想想,马臣当时会说出那样的话,可能是对咱们国家的实力认识不够全面,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没看到长远的潜力。 这些年,咱们国家不管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面对各种挑战,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这就是大国的底气。 不像有些国家,遇到点问题就想着让别人妥协,咱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现在再提起 7 年前马臣的那句话,大家更多的是当成一个过去的话题来讨论。毕竟这 7 年里,咱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韧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在 2018 年听到马臣那样的言论,当时会是什么反应?你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真切感受到咱们国家在应对贸易战中越来越有底气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美国财长贝森特对着镜头表示:“中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没见过的国家”,一句话,无数人
【34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