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之后,西安很难成为首都呢? 主要原因还是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漕运堵塞,造成了土地贫瘠的局面,关中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根本不具备成为都城的条件。 古代选择都城主要是看一个地方的优势,比如,敌人一旦围城,这个城池具备天险,不容易被攻破,而且城内有肥沃的土地和水源,能养活大量的人口自给自足,到时候有粮、有人、有天险,不怕敌人围城,那么这个城池就是最理想的都城。 在唐朝以前,西安是符合这个要求标准的,关中有八百里秦川沃土,渭水穿城而过,水运发达。在地理上,前有函谷关,潼关,后有汜水关、武关,北倚黄河、南靠秦岭,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宝地,当然是定为都城的天选所在。 可是自从爆发安史之乱开始,就开始了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混战的局面,关中子弟大量死亡、土地变得荒芜贫瘠、水利系统遭到破坏,长期没有疏通漕运,水质污染,饮水都成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如果定都西安,那就不是天选所在的宝地了,而是给自己挖掘的坟墓。到时候,关中的粮食、水源都得从外面运输,还没有足够的人口扩充兵力,一旦敌人从外面围城,那就是死路一条。想守城,兵力不够,想要出来拼命,曾经易守难攻的地势就成了掐死自己的致命武器。 这样的地势有一个特点,就是攻守易形纹的时候,敌人在外面同样能做到易守难攻。到那个时候,定都这里还有活路吗? 所以,北宋时期,宁愿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平原地带,也不选择定都西安。元朝更不用说了,连漠北草原都是人家的,自然药定都在草原和中原的中间地带北京,才能方便掌控全国。 但是话说回来,西安在唐以后很难成为首都,并不是不能成为首都。毕竟,西安的地势天险是其他地方难以相比的优势,土地贫瘠和漕运破坏也不是不能恢复,只是代价有点儿大。 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太过偏于南方。而明朝的强敌在北方。一旦边疆敌人入侵,等消息传到南京,再做出决定传回边疆,黄花菜都凉了,根本不利于及时做出有效反应。那么都城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朱元璋想要定都西安,虽然恢复西安的代价太大,但是比起国家安全来说,这些代价就微不足道了。可惜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去西安考察的时候,因病去世了,朱元璋大受打击,就将这件事情搁置了。等到朱棣上台,忙着打仗 ,根本没时间恢复西安,还不如建都北平。 所以,朱棣一边打仗,一边花费很多年时间修建北京的紫禁城,定都北京。等到满清入关,那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直接捡了现成的北京都城居住。 毕竟满清智慧有限,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建设水平。看看沈阳的皇太极居住过的皇宫就知道了,到处都显得小家子气。占据中原后,他们自然不会丢人现眼重建都城了,更不会花大心血恢复西安,住到北京紫禁城就是他们最优得选择。西安的都城也就成了过去式了。
清朝为啥总挨骂?因为他并没有打服明朝,打服汉人,他只是摘了胜利果实而已!如果穿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