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也没有卫星,怎么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其实很简单! 古代主要依靠的就是斥候侦察,斥候就是侦察兵,他们乔装打扮,深入敌后,刺探军情。这可是古代战争中获取情报的主要手段。 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观察敌人的营地、行军路线、兵力部署等等,一旦被发现,轻则被俘,重则丧命。 他们会去仔细数着敌军营地里的帐篷数量。 比如说,一个帐篷住十个人,数出一百个帐篷,那敌军大概就有一千人。 还会观察敌军的粮草运输情况,要是看到敌军一天往营地运好多粮草,那说明他们人多势众。 要是粮草运输量少,那可能人数就不多。 而且他们还会留意敌军营地周围马匹的数量,马多的话,骑兵肯定少不了,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敌军的规模。 除了斥候侦察,古代还有一种常用的情报收集方法——间谍策反。 间谍的作用非常大,他们可以提供敌人的内部情报,比如敌人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粮草储备等等。甚至可以策反敌人的将领,瓦解敌人的战斗力。 古代战争中,间谍无处不在,他们会混入敌国的百姓中,打探军营的大小、粮草的调度情况,甚至直接收买敌军的小兵。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细作”潜伏在敌国内部,给主公报信。 三国时期曹操用的“反间计”,不光能瓦解敌军,还能顺便摸清楚对方的虚实。 即使没有实现侦察,看到敌人的阵容后,其实也大概能猜出有多少兵力。 因为古代军队出征,喜欢用旗帜、鼓声、号角来统一指挥。 旗帜多,说明兵力多,鼓声震天,说明队伍庞大。 这并不是空想,很多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行军都非常依赖这些标志。 而且看烟尘也能看出,几万人马一动,地上灰尘会被马蹄、车轮卷起来,远远就能看到漫天烟尘。 古代军中有经验的将领,一眼就能看出大概人数。 一万人的队伍行军,尘土带可能有几十里长,如果只有几千人,那就明显短很多。 甚至还能看出对方是骑兵还是步兵,骑兵行军尘土更集中更急,步兵则缓慢而分散。 当然,战争中也有“障眼法”。 比如故意多插旗、多点火,营造人多的假象,这就是典型的“虚张声势”。 敌我之间的斗智斗勇,其实就是在不断博弈“信息战”。 所以古代虽然没有卫星,但通过这些手段,依然能形成情报判断。
明朝真有什么科技,明军辽东几大军团,李自成数十万大军,也不会被几万八旗军打败!实
【3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