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朱安悄悄溜进鲁迅卧室,从背后一把抱住鲁迅说:“大先生,我想要个孩子。”

熹然说历史 2025-09-23 00:42:16

一天夜里,朱安悄悄溜进鲁迅卧室,从背后一把抱住鲁迅说:“大先生,我想要个孩子。”鲁迅挣脱她的手,拿起茶杯摔了过去,朱安吓得全身一哆嗦。 西三条胡同的深夜,一个瘦弱的身影蹑手蹑脚推开了书房的门。这是朱安人生中最大胆的一次尝试,也是她最后的希望。当她颤抖着说出那句压抑了二十年的话时,等来的却是一个冰冷的茶杯和破碎的瓷片。这个被包办婚姻捆绑了一生的女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1878年,朱安出生在绍兴一个商户人家,家境还算殷实。五岁开始缠足,小脚被白布一圈圈裹紧,骨头慢慢变形。母亲说,女孩子要有三寸金莲才能嫁个好人家。可她长得矮小瘦弱,相貌平平,二十多岁了还没人上门提亲。 1899年,经媒人介绍,朱家和周家订了婚约。当时鲁迅在南京读书,后来又去了日本留学。朱安就在家里等着,一等就是七年。街坊邻居都在背后议论,说周家公子剪了辫子,学洋人的东西,怕是不会回来了。 1906年,朱安已经28岁,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还没出嫁会被人说闲话。朱家急了,鲁迅的母亲鲁瑞也急了。她想了个办法,发电报谎称自己病重,把儿子从日本骗回来。鲁迅风尘仆仆赶回家,看到的是张灯结彩的院子。 7月26日,婚礼如期举行。新婚之夜,鲁迅一言不发就去了书房。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他的脸被靛青染成了蓝色,原来他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一夜。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回日本了。 朱安开始了长达7年的独居生活。她每天早起晚睡,洗衣做饭,伺候婆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鲁迅偶尔回家,也是住在学校,不愿意和她说话。1914年11月,朱安给在北京的鲁迅写信,建议鲁迅纳妾,一来生活有人照应,二来也希望能生下一男半女。信到了北京,引起鲁迅更强的反感,除了在日记中斥之为”颇谬”。 1919年,鲁迅在北京买了八道湾的房子,把母亲和朱安接到北京。朱安以为北上后能和丈夫培养感情,可鲁迅还是疏远她。为了避免接触,他甚至把要洗的衣服放在固定位置,不让朱安进他房间。有次朱安给他做了条新棉裤放在床上,鲁迅看到后直接扔到了门外。 1923年,周家兄弟闹翻了。鲁迅搬出八道湾时问朱安,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娘家,如果回娘家,他会每月寄钱。朱安坚持要跟着,说他总需要人照顾生活起居。1924年,他们搬进西三条21号的小院子。 1925年春,鲁迅家中的访客中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许广平。朱安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中秋节的时候,大先生和女学生们一起喝酒,在朦胧的醉意中拍打一个个女学生的头;又某晚,大先生替借住在家中的许广平剪头发,她第一次看到鲁迅从未对她展现过的温柔。 1925年8月至9月是鲁迅和许广平关系的转折点,旁观的朱安面对强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身体终于撑不住了。9月间,朱安因为严重胃病而入院,医生怀疑是癌症,鲁迅虽然几次到医院和医生商议朱安的病情,却极少在病房停留。 那个秋天的夜晚,病愈后的朱安终于鼓起勇气,想要最后一次争取。她走进鲁迅的书房,说出了那句憋在心里多年的话。鲁迅的反应让她彻底绝望了。从那以后,朱安再也没有踏进过书房。 1926年8月26日,鲁迅与母亲及朱安道别后,和许广平一同坐上南下的火车。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1929年,许广平生下了儿子周海婴。朱安没有怨恨,反而为周家有了后代感到欣慰,她给孩子做小衣服,寄土特产,但从来没有收到过回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朱安在客厅摆上祭坛,供上鲁迅爱吃的菜,点燃香烛。她穿着丧服,木然地接待前来吊唁的客人。 鲁迅去世后,朱安和婆婆相依为命。1943年,鲁瑞去世,朱安彻底孤独了。生活困顿,她靠许广平汇来的钱勉强度日。有人劝她卖掉鲁迅的遗物换钱,她坚决不肯。她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被草草葬在西直门外保福寺,没有墓碑。她临终前的愿望——葬在鲁迅身边,也没有实现。 朱安的一生,是那个时代千万旧式女性的缩影。她们被封建礼教束缚,被包办婚姻摧残,在新旧交替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朱安曾经将自己比作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怕得岁慢,却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可现实告诉她,有些墙,永远也爬不上去。 朱安用69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但更让人唏嘘的是,即使到了今天,还有多少人困在无爱的婚姻里?你身边有这样的故事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