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女子一次性付16万签15年租房合同,刚入住不久,女子家的老人生病,她便回了老家,并将房子转租给其他人,每月租金5000元,房东得知后,前来要求新房客离开,还将水电气线路剪断,女子坚持合同维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6万本来是夏女士一家追求安稳生活的“买路钱”,她想着女儿在杭州读小学,总得有个稳定的落脚点,于是咬咬牙,一次性把未来15年的租金付清。 87平方米的房子,租15年花16万块钱,折合下来一个月才八百多元,这价格低得让人怀疑是不是中了大奖。 但中介一番解释:你租这么久,房东图省心,租金自然能压下来,况且房子破旧,要装修要维护,开销可都得你自己承担。 听上去有道理,夏女士也就放下心,她雇工人重新装修,把墙面刷白,换掉发霉的家具,憧憬着一家人能在这里住个十几年,日子安安稳稳。 可生活往往喜欢跟人开玩笑,房子刚住不久,家中老人突然病重,她不得不赶回老家照料。 考虑到房子空着也是浪费,她干脆让中介帮忙转租出去,结果一挂出去,还真有人抢着租——每月5000元的价格,签了半年的短租合同。 夏女士心想,这样一来,既能照顾老人,又不至于白白损失,还能小赚一笔。 新租客一开始住得挺舒心,没想到三个月后,天就变了,房东突然找上门来,甩下一句“你们快搬走”,理由是和夏女士有经济纠纷。 租客一头雾水,赶紧联系夏女士,夏女士觉得自己合同在手,租金付清,没啥可怕的,让对方别理会房东。 可房东显然不是光靠嘴皮子解决问题的人,他直接祭出“非常规手段”:把水、电、燃气全给掐断了,还顺手剪了线路,对付不了合同,就动起了基础设施。 租客哪里受得了? 生活变成了原始人模式,没水没电没气,只能选择退租搬走。 夏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数——房东八成是眼红了,毕竟她自己每月的成本不过八百多元,却能转手租出去5000元,差距太刺眼。 房东心里憋着一股气,才想尽办法逼人走。 等夏女士从老家赶回杭州,想重新住进去时,发现房东根本不打算善罢甘休,口头理由很冠冕堂皇:我要卖房子,你搬走吧,等卖掉了再退钱。 可一到涉及金额,房东立马打折扣:不愿退足16万,甚至只想退15.5万。 夏女士火了:我的合同写得清清楚楚,要么继续让我住下去,要么你退我17万。 这里的17万,不光是剩余租金,还有违约赔偿。 事情僵持不下,房东继续耍老把戏,水电气你修我剪,反复折腾,夏女士报了多次警,报警记录一摞摞,日子被搅得鸡飞狗跳。 她只好搬出“法律武器”:合同中明确写着,承租人有权转租,而且转租收益归自己所有。 她掏钱签的15年租约,法律保护得好好的,哪怕房东真把房子卖掉,新房东也得接着履行合同,再加上房东多次断水断电,已经属于根本违约,不赔偿不行。 但房东夫妻俩电话里始终含糊其辞,记者打过去,先是没人接,后来说人在医院,最后干脆推给“找房东本人”。 这场闹剧,说到底是利益作祟,月租八百和月租五千的落差,搁谁心里都觉得不平衡。 加上杭州房价水涨船高,房东很可能后悔当初的低价长租,想撕掉合同重来。 可惜这回遇上的是夏女士,她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合同在手,她坚持维权,宁愿打官司,也不肯被糊弄过去。 其实这件事也敲响了警钟,一次性付清十几万,听上去能换来多年安稳,但风险全压在租客身上。 房东一旦翻脸,资金就可能被卡住,更麻烦的是,很多租赁合同并没有备案,一旦出问题,租客维权难度更大,如果夏女士的合同当初有备案,房东恐怕没胆子如此嚣张。 从合同精神的角度看,这事更让人唏嘘,市场要健康发展,靠的是规则和信任。 房东一句“不同意”,就想推翻白纸黑字的合同,这要真行得通,那合同还有什么意义? 幸好,法律摆在那儿,房东的小算盘很难得逞。 古人讲“无利不起早”,人性经不起大额利益的考验,但社会要向前走,总不能只靠个人硬抗,监管也该更有力,把合同里的约定变成真正的底气。 毕竟大家追求的不过是个安稳生活,不该因为一纸租约,变成日日维权的拉锯战。 夏女士的故事,让人既替她鸣不平,也提醒所有租客:长租要谨慎,合同要完善,备案不能省,遇到不讲规矩的房东,不能认栽,更不能破罐子破摔。 对此,你怎么看?
“亏大了!”杭州,女子一口气花16万,租了一套87平的房子15年,算下来每月租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