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朝鲜比越南更缺电,为啥中国不向朝鲜出口呢?说句扎心的,不是因为越南钱多,而是

鉴清评趣 2025-09-25 11:46:22

明明朝鲜比越南更缺电,为啥中国不向朝鲜出口呢?说句扎心的,不是因为越南钱多,而是朝鲜自己把送电这条路给“断了”,中国一旦出口给朝鲜,就可能有麻烦了…… 从卫星图上看,夜晚的朝鲜半岛,韩国灯火通明,朝鲜却漆黑一片,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平壤作为首都,高层公寓的电梯仅在早晚高峰运行,错过时间就得爬楼;医院手术中突然停电,只能中断治疗;农村地区每天仅供电两小时,居民靠煤油灯照明,用柴火做饭。 这种电力匮乏程度,远超越南因极端天气导致的临时性停电。但令人费解的是,朝鲜并非没有发电能力——其境内有11个潮汐发电站、200多处适合建坝的地点,煤炭储量也相当可观,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成了11座火电厂和2座核反应堆。问题在于,这些设施大多已老化到难以维持基本运转。 朝鲜的电力困境,本质上是政策优先级与资源错配的结果。自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朝鲜失去了稳定的石油供应,火力发电因煤炭开采和运输依赖石油而陷入瘫痪。 水电站虽多,但设备老旧,零部件停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发电量波动极大。更关键的是,朝鲜长期坚持“先军政策”,将有限资源优先分配给军事和核项目,导致民用电力供应被边缘化。 例如,平壤的金日成铜像、党机关和军需工厂从未缺电,而普通民众却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生活。这种资源分配模式,使得即便中国愿意送电,也难以解决朝鲜电力短缺的根本问题。 国际制裁则是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自2006年朝鲜进行首次核试验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对其实施了多轮制裁,涉及能源、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 虽然电力出口未被直接禁止,但制裁条款中的“模糊地带”让中国不得不谨慎行事——任何可能间接支持朝鲜核计划的物资,都可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违规。 例如,若中国向朝鲜提供发电机,美国可能指责其“为浓缩铀提炼提供设备”,从而引发外交纠纷。此外,朝鲜的支付方式也令中国企业望而却步。 朝鲜长期依赖矿产资源抵扣电费,回收率仅约65%,且经常拖欠货款,导致中国企业亏损严重。相比之下,越南的电费支付准时率高达98%,合作年利润超过数十亿元人民币,这种稳定的商业回报,是中国选择越南而非朝鲜的重要原因。 朝鲜的基建老旧程度,更是让送电计划难以为继。朝鲜的电网大多建于苏联时期,设备老化严重,输电损耗高达30%以上——每送10度电,就有3度在半路上“蒸发”。即便中国愿意投资升级电网,朝鲜也因担心外部数据监控而拒绝兼容中国的特高压标准。 这种技术壁垒,使得双方难以实现大规模电力传输。反观越南,其电网虽也存在老旧问题,但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允许外资参与电网建设与调度,并采用与中国相同的500kV特高压标准,使得跨境输电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较为顺畅。 朝鲜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敏感,也进一步限制了电力合作的空间。朝鲜坚持自给自足的意识形态,严格限制外部资本进入电力部门,电网建设和运营全部由政府垄断。 即便中国提出升级电网、兼容特高压标准的方案,朝鲜也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这种封闭态度,使得任何潜在合作都难以启动。而越南则展现出开放姿态,不仅允许中国参与电网建设,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合作,这种务实的合作模式,自然更受中国青睐。 如今,朝鲜的电力短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尽管朝鲜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更换节能灯泡等方式缓解用电压力,并尝试开发更多能源项目,但效果有限。 而越南则凭借与中国的电力合作,成功化解了“电荒”危机,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这场电力博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利益、国际规则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 中国选择向越南送电而非朝鲜,是基于真实需求、制度开放、技术兼容、经济收益与风险控制的综合考量。未来,若朝鲜能进行制度改革、吸引外资、启动市场化发展,并逐步开放电网,中国或许会成为其最直接的供电选择方。 但在当前体制下,朝鲜的封闭与敏感,注定让这条送电之路充满坎坷。对于这场电力博弈,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源:新华社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