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嘴成余小嘴了。如果不是央视报道,大家都不知道尊界的供应链那么牛。尊界S800上市4个多月了,大定订单已突破1.5万台,余承东对尊界在高端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实力愣是没宣传过,只是在发布会的时候提了一嘴,尊界S800看似只是一款高端车。 没人想到,这种“少说多做”的转变,藏着余承东在供应链上摔过的跟头。 早年间负责华为手机业务时,他曾因核心部件供应受限,眼睁睁看着销量从全球前三滑落到跌出前十,那段“供应改善了,手机才敢说回来”的经历,让他刻进骨子里一个认知:高端产业的根基永远在供应链,而非宣传话术。 就连给新车定名,他都特意把“傲界”改成“尊界”,只说“‘傲’在中华文化里不够谦虚”,这份收敛里,是对产业本质的重新审视。 尊界的供应链升级从不是简单的“找供应商供货”,而是把技术攻坚的压力传导到产业链每一环。 央视探访合肥的尊界超级工厂时发现,单是一个全球首创的双层流全时四温区空调箱,就由华为、江淮联合供应链企业磨了16个月,经历47轮开发迭代,超过100次评审才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这种“联合攻坚”模式贯穿全车:宁德时代为适配800V高压平台,专门升级了电池极耳工艺;负责底盘部件的企业,跟着华为团队攻克了时空推理悬架的预判算法,让悬架能提前调整状态适应路况。221家企业里,有13家原本只做中低端配件,现在已经能给百万级车型供货。 江淮的投入更能说明这场升级的重量。这家有61年历史的车企,为尊界项目砸了超百亿资金,组建5000人专属团队,把超级工厂的冲压车间做成国内最大无尘台面,焊装线5714个焊点全部100%监控,误差比发丝还细。 老工人接受采访时说“以前不敢想能造这么高端的车”,这种底气不是凭空来的——华为把昇腾610芯片的算力支持、数字孪生系统的实时数据优化,全开放给了供应链伙伴,让传统制造企业摸到了智能化的门槛。 1.5万台订单的数据,成了供应链实力最硬的证明。要知道,这款起售价70.8万的车,上市4个月的订单量已经接近奔驰S级2024年全年销量,而且一半用户是劳斯莱斯、迈巴赫的增购车主。 这些高净值人群最懂“豪华”的分量,他们愿意买单,本质是认可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供应链突破:车身刚度堪比航母的一体化成型工艺,12分钟充至80%的超充技术,毫秒级响应的数字底盘引擎,每一项都离不开上游企业的技术跃升。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那句轻描淡写的“带动供应链高端化”,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革命。 他太清楚,高端车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供应链的竞争,单靠产品宣传撑不起百万级的定价,更拉不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以前喊“遥遥领先”,是要打破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偏见;现在闷头做供应链,是要从根上筑牢高端制造的基础。 这场“沉默的升级”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尊界S800的成功,不只是一款车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从“组装代工”到“技术主导”的缩影。 当221家企业跟着一款车突破技术天花板,当传统车企能和科技公司深度融合,所谓的“高端”就不再是西方品牌的专利。 真正的产业自信,从不是说出来的。它藏在供应链企业升级的生产线里,藏在百万级车主的订单里,更藏在从“喊口号”到“做实事”的转变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余大嘴成余小嘴了。如果不是央视报道,大家都不知道尊界的供应链那么牛。尊界S800
名城探寻
2025-09-27 13:51: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