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志愿军排长不听从上级阻击美军的命令,放弃高地步守,还放走敌军坦克,但是没想到他这一行动,竟创造了一项我军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奇迹, 你有没有想过,在战场上,命令就是命令,可有时候不按常理出牌反而能扭转乾坤?1950年那会儿,抗美援朝刚打响没多久,一个叫郭忠田的志愿军排长,就干了这么一出。他带的二排,本该死守高地阻击美军,结果他偏偏选了个不起眼的小山包,还眼睁睁看着敌坦克呼啸而过。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犯嘀咕:这排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谁成想,这一手玩得溜,愣是创下个零伤亡歼敌两百多人的纪录,到现在都没人破。咱们慢慢扒拉扒拉,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 先说说郭忠田这个人吧。他1926年出生在吉林怀德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那地方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叮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帮父母干农活,尝尽了苦头。抗战一结束,1945年9月,他就投了38军,当上个普通兵。为什么入伍?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看不惯旧社会那套欺压老百姓的把戏。1946年他入党,从那起就把命搭上革命了。内战时期,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辽沈战役里冲锋陷阵,立了大功;平津战役时搞侦察,摸清敌情,又记一功。四年下来,四次大功在身,从班长一步步爬到排长。打仗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练胆子加动脑子,他俩样都不缺。朝鲜战争一爆发,1950年10月,他随113师337团跨鸭绿江。部队长途拉练,战士们饿着肚子赶路,他总在队尾殿后,咬牙顶着。想想看,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扛着枪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跋涉,这得有多硬的骨头? 话说回来,关键一仗发生在11月下旬。那是第二次战役,美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挨了重创,慌忙往南撤。志愿军38军得堵住他们的退路,113师接到死命令:赶在敌前到龙源里,守住葛岘岭一带。郭忠田二排31个人,11月29日凌晨从三所里出发,14小时狂奔72.5公里,鞋底磨破了,脚上起泡了,可愣是抢在美军坦克营前头到了。命令下得清楚:扼守300米狭窄阵地,阻击南下敌军。葛岘岭主峰是制高点,按理该死守那儿,居高临下好观察,好射击。可郭忠田勘察了地形后,没这么干。他挑了主峰北侧公路边一个矮山包,那地方公路急转弯,敌坦克得减速,步兵容易下手。主峰呢?光秃秃的,没遮挡,敌机一瞧就露馅儿。他问问自己:硬拼高地值不值?结果,他把主力藏山包后,只留小股兵力在主峰挖了几个假工事,摆上空弹箱,糊弄人用。战士们用小铁锹刨土,半天就把阵地布好了。为什么这么选?大家琢磨琢磨,高地优势大,但暴露风险也大;小山包不起眼,却能打敌软肋。这不就是战场上那句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0日一大早,美军坦克营杀到,50多辆谢尔曼坦克在前开道,后头跟着一长串运兵车、弹药车和补给车。敌军急着撤,车队拉得老长。郭忠田通过望远镜一瞄,坦克皮糙肉厚,火力猛,硬碰不划算。他的目标是后头的步兵和物资。命令一下:坦克过,不许动!战士们憋着劲儿,眼瞅着履带碾过公路,尘土飞扬。坦克刚拐弯过去,他立马下令开火。机枪、手榴弹齐上,轻武器对准车队招呼。敌步兵乱套了,车子起火,弹药炸开,公路上顿时一片狼藉。美军坦克想掉头救火,可弯道窄,山坡陡,卡那儿动不了,只能干瞪眼。敌军损失惨重,扔下武器就跑。这时候,你猜美军怎么着?他们不服气,呼叫空军支援。十多架轰炸机轮番上,扔下上千颗炮弹和凝固汽油弹,直炸主峰。阵地被轰成火海,黑烟滚滚。郭忠田他们呢?主力早藏好了,敌机炸错了地方。轰炸一停,美军以为志愿军完蛋了,又大摇大摆往前赶。郭忠田瞅准空子,再次突袭。这回敌军才反应过来,中计了。可晚了,38军主力赶到,前后包抄,两小时内把美第九兵团的这个营全灭了。 清点战果时,大家都傻眼了:二排歼敌215人,俘虏几个,缴获6门火炮、58辆满载物资的汽车,还有弹药箱子一大堆。自己呢?零伤亡,一个不少。这战绩搁哪儿都得算奇迹。一个排,轻武器为主,对上机械化部队,还打出这种比分,搁现代战场也罕见。为什么能成?不是运气,是郭忠田那脑子转得快。他没死磕命令,而是根据地形调整战术。战场上,命令是死的,人是活的;灵活运用,才是王道。志愿军总部一看,立马给他记特等功,全排封“郭忠田英雄排”。这不光是数字堆出来的,还体现了志愿军那股子韧劲:人少装备差,但打得准、打得狠。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1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