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武汉文物商店用600元的价格,从一对农民夫妻手中买了一个瓷瓶。谁都没料到,这个瓷瓶居然是国宝“元青花梅瓶”。 一个普通的秋日,一件看似平常的青花梅瓶改变了命运。600元对于农民夫妇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对于文物商店来说只是例行收购。谁也没想到,这件被当作明代瓷器的物品,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元青花国宝。 1987年10月,武汉郊区的一对农民夫妇抱着包袱走进了武汉文物商店。他们家里有个祖传的青花梅瓶,平时就当个摆设,听说城里收古董,就想着能不能换点钱贴补家用。 这对夫妇穿着朴素,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庄稼人。店里的师傅接过他们带来的梅瓶仔细查看,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件明朝的青花瓷器。在那个年代,明代青花梅瓶并不算什么稀罕物,市面上时常能见到。 农民夫妇开价800块,文物商店觉得价格偏高。双方没谈拢,夫妇俩就带着瓶子回去了。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没太在意,毕竟明代青花梅瓶相对来说还算常见。 第二天,这对夫妇又来了,希望能抬点价。武汉文物商店是国营单位,定价相对公道,工作人员表示600块已经是能给出的最高价格了。对农民来说,600块在1987年也不是小数目,两人商量后同意了这个价格。 交易完成后,这件梅瓶就被当作普通的明代瓷器收入库房。店里的经理偶尔会拿出来看看,总觉得这瓶子有点特别,像是元青花人物梅瓶,但又不太敢确定。毕竟元青花是稀世珍宝,一对穿着普通的农民夫妇拥有这样的国宝,听起来不太现实。 转机出现在几年后。一位北京来的文物专家在武汉进行学术交流,无意中发现了这件梅瓶。专家一眼就看出了门道,坚持认为这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中的一件。 当时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大家印象中的元青花人物梅瓶,图案都能看出完整的故事情节,而这件瓶子的图案相对简单,也没有独立莲瓣纹饰这个明显特征。 真相大白要等到2006年。那年朱棣靖王墓被发现,地宫中出土了一只与武汉这件梅瓶极其相似的器物。两件瓶子对比之下,之前的疑问全部解开了。这两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最后都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元青花存世量极少,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这种瓷器烧制于元朝中后期,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的更是屈指可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2年,武汉博物馆举办联展,这两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首次同时亮相。虽然对专业人士来说两者差别明显,但普通观众要分辨出区别并不容易。展览期间,很多人专门来博物馆看这两件国宝,试图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那对卖掉梅瓶的农民夫妇后来怎么样了,已经很少有人关注。600块钱在当时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改善了一段时间的生活质量。随着时间推移,两人逐渐过回了平静的农村生活。 这个故事反映出文物收藏和鉴定的复杂性。即便是专业的文物工作者,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误判。更重要的是,很多珍贵文物可能就散落在民间,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也说明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武汉文物商店及时收购,这件国宝可能继续在民间流传,甚至面临损坏的风险。国营文物商店在那个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一件600元的”明代瓷器”变成价值连城的元青花国宝,这样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你觉得那对农民夫妇如果知道真相会是什么感受?你家里有没有什么看起来普通的老物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中国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就凭一个“不寻常”的特点,让全球考
【69评论】【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