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京东工业离招股书再次失效仅剩4天!据趣解商业TMT组,京东工业的IPO征程已历时两年半,其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2023年3月,京东工业和京东产发一起,开启港股IPO征程,并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次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备案申请,但此后IPO进程一度停顿,直到招股书失效。直到2024年9月,京东工业再次递表重启港股IPO,后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京东工业是VIE架构,如今历时近900天终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这也意味着其拿到了上市的“钥匙”。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规定IPO需在递表后6个月内完成聆讯,否则招股书将自动失效;京东工业于3月30日递表,截止日期为9月30日;然而截至9月26日,其仍未完成聆讯。
回溯成长轨迹,京东工业的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京东集团成立的企业业务部,初期以办公集采为主,工业品仅作为顺带业务。2017年7月,作为京东集团独立业务单元运营,次年成为京东一级品类;直到2021年7月,京东工业品升级为京东集团旗下独立业务单元,并正式更名为“京东工业”。京东工业的营收规模相当可观,根据其招股书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4亿元;不过,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占比近四成,反映出公司在业务发展上对母公司平台有一定的依赖度。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13亿元转为盈利480万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7.6亿元。
然而,亮眼的营收背后,其利润空间并不算高。据“趣解商业”了解,京东工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这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商品销售贡献了超90%的核心收入,2024年该部分收入达192亿元,占总营收的94%;然而,商品销售的毛利率长期在10%-11%徘徊,与其服务业务的高毛利形成反差。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高达92.9%、97%和94.1%,但该业务规模尚小,2024年收入不足1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不足6%。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目前看,京东工业的94%收入来自低毛利业务,而高毛利的技术服务尚未达到足以平衡低毛利业务的体量。#经济学家宋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