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机构迈出向中国迁移第一步,全球治理正在选择中国。   9月27日,多家媒体

文史资鉴堂 2025-09-29 12:02:37

联合国机构迈出向中国迁移第一步,全球治理正在选择中国。   9月27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中国已经与联合国达成一致,承诺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设立在上海。   现在全球治理的风向是真变了,联合国机构已经实实在在迈出了向中国迁移的第一步,这可不是喊口号,上海最近接连落地的两个大动作就是最硬的证据。   9 月 21 日那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 STEM 教育研究所正式在上海揭牌,懂行的都知道这事儿有多重磅 —— 这可是教科文组织的一类中心首次跳出美欧圈子,把家安在了别的地方。 要明白这步棋的分量,得先说说啥是 STEM 教育。说白了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跨学科教育,现在全球都缺创新人才,这玩意儿就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   以前这种级别的国际研究中心,不是在巴黎、伦敦就是在纽约,美欧攥着话语权几十年。   这次落户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都特意表态,说要把这儿打造成全球 STEM 教育的协作平台,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拍了板,要全力支持这个中心的建设。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秦昌威秘书长说得更直接,这就是中国给世界 STEM 教育治理拿出的 “国际公共产品”,实打实的硬支撑。   这还不算完,没几天更重磅的消息又传来了。9 月 27 日,多家媒体都报了,中国已经和联合国谈妥,要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也设在上海。   这事儿在 9 月下旬的联合国大会上都被点了名,李强总理在一般性辩论里明确说了,这个中心就是为了加快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还特意拿出 1000 万美元支持相关的南南发展机制。 可能有人会问,联合国为啥非得把这些中心往中国搬?看看实际情况就懂了,现在全球治理光靠喊口号没用,得有真东西。   就说可持续发展吧,联合国去年的报告里说得挺实在,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里,近一半进展缓慢,还有 18% 在倒退。   而中国这边已经拿出了成套的解决方案:依托中科院建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中心,不光发射了世界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还搞出了灵息大模型,以前科研人员要花几个月做的文献调研,现在几分钟就能出 2 万字的专业报告,106 个国家都在用水星的数据。   这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实力,联合国肯定看在眼里。中国不是光自己干,还带着大家一起搞合作。就像联合国工发组织在埃塞俄比亚搞的畜牧业项目。   中国不光出钱出设备,还手把手教人家建牲畜追溯系统,给牛羊戴电子耳标,扫个码就能看疫苗记录,牧民卖肉能多赚 15%,银行还能凭耳标放贷款。   埃塞的实验室里,那些高精度的检测设备都是中国给的,技术人员还能去中国培训,现在人家已经能提交对华出口肉类的申请了。联合国官员都夸这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这种 “授人以渔” 的合作模式,可比单纯给钱管用多了。 对比一下就知道,以前美欧总说自己主导全球治理,但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单边主义根本行不通。就像这次两个联合国机构落户上海,表面是选址,实际是全球治理在 “用脚投票”。   STEM 教育中心要解决人才短缺,可持续发展中心要破解发展难题,这都是现在世界最迫切的需求。   而中国既有上海这样开放的城市载体,又有卫星、大数据这些技术手段,还有埃塞项目这样的实践经验,自然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现在这两个中心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拿出更多实在的方案 —— 比如刚获联合国批准的 “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联合了 32 个国家一起搞创新 —— 未来肯定会有更多联合国机构往中国靠。   毕竟全球治理拼的不是嗓门大小,而是谁能真正解决问题。从 STEM 教育到可持续发展,上海接住的不仅是两个国际机构,更是全球对中国治理能力的信任,这可比任何表态都有说服力。  

0 阅读:33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