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新闻,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辽宁一位59岁的叶女士,说自己几年前在医院做避孕环复查的时候,被医生偷偷在子宫里装了个“监听器”。她还说,这两年用手机放歌时,能感觉到体内有反应,就认定是那个“监听器”在作怪。后来她去做了彩超,结果显示左附件区有个小囊肿,大约2.7×2.4厘米的囊性回声,盆腔还有点积液。可她不觉得这是常见的妇科问题,反而坚信这就是那个“监听器”,于是把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取出异物并赔偿损失。 法院一审、二审都驳回了她的诉求。为什么?因为所有医学检查都没发现什么“监听器”,只有普通的囊肿和积液。医生也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把一个电子设备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子宫还不被发现?现代医疗设备这么先进,一次普通的彩超就能查出异常,真要有金属异物,早就报警了。可她就是不信,坚持认为那个医学上的“囊性回声”就是监听器。这种想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能理解的范围。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是觉得离谱,可再一想,又有点心酸。一个年近六十的女性,长期感觉腹部不适,身体上的不舒服是真实的,那种焦虑和不安也是真实的。她不是不想看病,而是她的认知跑偏了。她不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也不愿接受科学解释,而是把身体的不适归结为一场“阴谋”——医生在她身体里装窃听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误解,更像是陷入了一种被害妄想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都会有不舒服的时候。但面对疾病,有的人选择相信科学、配合治疗,有的人却因为恐惧、焦虑,开始胡思乱想,甚至把医生当成敌人。这不是个例。现在网上太多“阴谋论”“神秘事件”的内容,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错误的认知。尤其是中老年人,信息分辨能力弱一点,更容易被误导。身体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脑子也跟着“生病”了,还意识不到。 更让人心疼的是,如果这位女士早点得到心理上的帮助,也许不会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她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取出监听器”的手术,而是一次真诚的心理疏导,一个能听她倾诉、帮她理清思绪的人。可现实是,很多人对心理问题避而不谈,觉得“看精神科”是丢人的事。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最后伤害了自己,也消耗了公共资源。 这个案子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思考不该停下。我们是不是该更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可能早就憋了一堆事。身体会累,心也会累。有时候一句“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大了”,比十句“别瞎想”更有用。 避孕知识
辽宁葫芦岛,59岁大姐早些年去医院取体内的节育环,取完她总觉得肚子隐隐作痛,直到
【23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