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 有人以为胜负决定命运,可真正决定命运的,是人们还愿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自己国家的主人。 乌克兰人没选俄罗斯,也没选妥协。 他们用炸毁的学校、断电的冬天、失去的亲人,换来了86%的人坚决说“不”。 这不是政治口号,是母亲在地下室给孩子讲《安妮日记》时,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光。 他们不要“兄弟重聚”,他们要的是能自由去柏林、能让孩子说英语、能不用怕半夜被导弹叫醒的生活。 俄罗斯呢? 它赢了战场上的几个小镇,却输掉了整个未来。 年轻人逃走,工厂停产,连造一枚导弹都要从伊朗买零件。 曾经的“大国梦”现在成了朋友圈里不敢提的笑话——不是因为别人嘲笑,是因为自己都开始怀疑,这仗到底为了什么。 没人真信“重新合并”这回事。 那不是政治预测,是某种怀旧病。 就像有人怀念小时候家里的老房子,可那房子早被烧成了灰,你再怎么哭,也砌不回来。 乌克兰不是1991年的乌克兰,俄罗斯也不是1989年的俄罗斯。 时间不会倒流,人心也不会回头。 国际社会没站队,他们只是站在了“不许随便吞并”这条底线前。 这条线,是二战后用千万条命换来的。 今天,它没被推倒,反而被乌克兰人用血重新画了一遍。 战争结束的那天,可能不是某一方投降,而是全世界终于不再为它买单。 乌克兰会慢慢重建,俄罗斯会慢慢沉默。 而我们,该记住的不是谁赢了谁,而是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时,它还能不能抬起头,说一句:我,不想再做谁的影子。
美国为什么不再支持乌克兰?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