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中国人爱出国浪,尤其是欧洲那边的建筑美食,吸引力大得很。2019年那会儿,中国出境游客就冲到1.55亿人次,其中光去欧洲的就有300万左右。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字,那时候人均消费超1.2万块钱,很多中老年游客还爱带现金,腰包里塞得满满当当,贴身放着。欧洲那边呢,小偷可没闲着。拿西班牙马德里地铁来说,2018年一年就破了上万起扒窃案,好些中国游客直接丢了上千欧元现金,够买辆二手车的了。那时候小偷下手可不挑,现金、名牌包、手机,全都来者不拒,游客们一个个叫苦不迭。 可几年过去,风向变了。尤其是针对中国游客的手机盗窃案,越来越少见。意大利警方2024年的数据就摆在那儿:针对华人游客的盗窃案总共1200起,破案率只有8%,丢的东西大多是现金和奢侈品,手机相关的案子几乎寥寥无几。这不是巧合,而是小偷圈子里头的一种默契。你想想,他们这些人大多靠经验吃饭,不会白干活儿。为什么手机成了禁区?有两个硬道理,第一是中国游客对手机的在意程度,超乎想象;第二是偷来之后,变现太费劲。 先聊聊第一个原因。中国人出国,手机就是命根子。里面不光存通讯录,还绑着支付、地图、翻译,全是出门办事的家伙事儿。丢了钱包顶多补卡,丢手机在国外等于瘫痪,寸步难行。游客们护着它护得死死的,一发现不对劲,就豁出去了。举个例子,2018年在西班牙街头,有个中国游客眼瞅手机被摸走,二话不说扑上去就把小偷摁住,拳头招呼得那叫一个准,直到保安拉开。另一个在米兰地铁的案子,三位中国女生手机被偷,她们直接在地铁站追了半条街,搞得地铁都临时停运,小偷当场被抓。视频传上网,点赞破百万,小偷圈子一看,这哪是偷东西,分明是自找麻烦。消息一传开,大家伙儿都长了心眼儿:中国人丢手机,会像疯了一样追,警报一拉,警察蜂拥而上,你跑都跑不掉。相比之下,丢现金或包,他们顶多报个警,警察懒得深追。 中国人习惯了手机支付,出国也离不开支付宝微信,里面订单、行程全靠它。丢了,补办麻烦不说,异国他乡联系不上家人,导航不了路,翻译不了菜单,简直活不下去。小偷们尝过几次苦头,就知道这活儿不值当。伦敦那边也类似,2024年有个中国留学生手机被偷,用苹果的查找功能定位,追了小偷几条街,直接拿下。英媒报道说,这让伦敦的贼们吃瘪,算是“现世报”来了。巴黎更早,2013年就针对中国游客设专线报案,因为街头偷窃太猖獗,中国游客成重点目标,但手机案子后来也锐减。为什么?因为游客们学会了反击,小偷们也学会了绕道。 第二个原因,更现实,就是销赃难。欧洲黑市里,八成货色是苹果手机,一部iPhone 15 Pro Max,偷来能秒变现上千欧元,买家排队等着。但中国游客用的国产手机呢?情况大不一样。华为、小米这些,锁屏一层套一层,指纹、人脸、密码、短信验证、活体检测,环环相扣。你就算解锁了,里面的支付系统还得生物确认,套现?做梦去吧。本地二手市场压根儿没人要,就算高端机,折价飞快,拆零件卖还不够运费。巴塞罗那有个销赃团伙,干脆明说拒收国产机,理由简单:不划算。偷一部iPhone,一分钟搞定赚大钱;偷国产手机,追半小时不说,最后可能只换两盒披萨。小偷们心里有杆秤,高风险低回报,谁爱干谁干。 不是所有小偷都这样,但从数据看,趋势明显。2023年英国的手机盗窃案中,40%发生在伦敦,每100居民一年就有一部手机丢,但针对中国游客的,手机比例低得可怜。法国巴黎,2013年游客被偷案高峰期,中国人受害最多,但后来警方加强巡逻,加上游客警惕性高,手机案子降了。意大利比萨斜塔附近,2024年7月4日,一车中国游客行李被偷,现金和奢侈品损失几十万,小偷20分钟内撬舱门拖走大件,但乘客的手机一个没动。为什么?他们知道,动手机等于自爆。 你看,这共识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活和技术双重挤压的结果。中国人出国方式变了,从带大把现金到手机支付为主,50后60后还爱现金,但年轻人全靠电子。技术上,国产手机安全壁垒高,黑市链条跟不上。欧洲小偷适应力强,以前全偷,现在挑软柿子捏:现金好藏,奢侈品好卖,手机?敬而远之。说到底,这反映了全球化的小缩影,中国游客从“肥羊”变成“硬骨头”,小偷从无差别到有选择。 但话说回来,这不值得沾沾自喜。欧洲街头偷窃还是老问题,2025年夏天,中国游客在巴黎、罗马的投诉照样多。伦敦手机盗窃案年年涨,追踪到中国销赃的都有。西班牙巴塞罗那,游客区自行车上抢手机的团伙活跃,但他们也避开中国人。为什么?还是那两点。游客们得清醒:共识不等于安全,现金和包还是目标。出国前,多用信用卡少带现钞,包放身前,手机拴绳子,这些老招儿管用。
刚刚!欧洲芯片大联盟突然集结完毕!荷兰一声令下,所有欧盟国家集体转向,这次
【35评论】【1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