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30日早上8点多,朝鲜的风刮得人脸生疼,雪粒子往衣领里灌。

花辞簪 2025-10-01 10:42:08

1950年11月30日早上8点多,朝鲜的风刮得人脸生疼,雪粒子往衣领里灌。 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的30多号战士,趴在雪窝里一动不动。 每个人都把枪架好,枪口对准前面的公路。 带队的是排长郭忠田,他手攥着枪柄,指节都发白,眼睛死死盯着公路尽头。 没一会儿,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隆”声,越来越近。 战士们互相递了个眼神,身子压得更低,连呼吸都放轻了。 车队慢慢露了头,一共8辆:1辆吉普车在最前面开道,中间4辆普通货车,最后跟着3辆10个轮子的大卡车。 美军司机开车慢悠悠的,完全没察觉雪地里藏着人。 等整个车队全钻进伏击圈,郭忠田猛地往下压了下手。 没喊“打”,但这个动作就是命令。 子弹瞬间扫了出去,头辆吉普车的玻璃“哗啦”碎了。 吉普车里的司机当场不动,车子一头歪在路边,堵住了后面的路。 后面的美军慌了,有的想跳车,有的想掏枪。 雪地里的子弹没给他们机会,刚冒头就被压制回去。 4辆普通货车上的美军,连车门都没打开,就被火力控制住。 最后那3辆10轮大卡车,想往后退着逃。 战士们早盯着呢,几发子弹打过去,卡车的轮胎就爆了。 卡车没法动,里面的美军只能缩在车里。 郭忠田看时机差不多,挥手让战士们冲锋。 30多号人从雪地里跳起来,朝着车队冲过去。 有的战士往车厢里扔手榴弹,有的直接端着枪对准车窗。 美军没了反抗的劲,有的举着枪投降,有的缩在角落里发抖。 没一会儿,战斗就结束了。 8辆车全被拿下,车上的美军没一个跑掉。 再看志愿军这边,30多号人连个受伤的都没有,是实打实的零伤亡。 战士们检查车队,发现车上拉着不少物资,还有武器。 这些物资后来全成了志愿军的补给。 消息传到志司,领导都觉得这仗打得漂亮。 郭忠田直接被记了特等功,整个排也受到了表彰。 没人想到,30个志愿军在雪地里设伏,能把美军8车部队全歼。 更没人想到,这场战斗能做到零伤亡。 这不是运气好,是战士们提前摸透了公路的地形。 是郭忠田算准了美军车队的时间,选对了伏击的位置。 也是每个战士都憋着一股劲,想把侵略者赶出去。 那时候的志愿军,没什么先进装备,靠的就是不怕死的劲。 靠的就是互相配合,靠的就是对地形的熟悉。 这场伏击战,成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经典例子。 后来有人问郭忠田,当时怕不怕。 他说,看着战友们都在,看着美军的车队过来,就没想过怕。 只想着把这些敌人拿下,不让他们再往前一步。 30个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趴着。 没喊过一句冷,没动过一下。 就为了等一个机会,给美军致命一击。 这就是志愿军的血性,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 没有什么装备差距能挡住他们,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他们。 只要有任务,只要有敌人,他们就敢上,就敢打。 这场零伤亡的伏击战,至今还被人提起。 不是因为打得有多花哨,是因为它证明了正义的力量。 证明了只要团结一心,再强的敌人也能被打败。 郭忠田和那30个战士,用一场漂亮的战斗,给祖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0 阅读:0
花辞簪

花辞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