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9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29日在克里姆林宫网

红楼背疏影 2025-10-01 13:10:23

就在今天,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9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29日在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视频中表示,俄罗斯军队将在对乌克兰的这场“正义之战”中取得胜利。 普京选择此时发声具有多重考量,此时正值乌克兰战场进入秋季泥泞期,机械化部队行动困难,战线相对稳定。 俄军刚完成对顿巴斯地区马林卡市的完全控制,这是自2023年5月巴赫穆特战役后最大的领土进展。但与此同时,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的反击也夺回部分村庄,形成拉锯态势。 此时展示强硬姿态,既为对冲外交失利,也为稳定国内民心。俄罗斯10月将迎来地方选举,普京需要展现军事进展以支撑政治合法性。 普京特别强调“正义之战”概念,这是俄方叙事体系的重要升级。2022年开战时使用的“去纳粹化”表述已显疲态,而“正义之战”融合了三种叙事:历史维度援引二战反法西斯传统,宗教维度引用东正教“圣战”理念,法律维度强调保护俄语居民权利。 这种话语转型反映现实困境,乌克兰战场俄军阵亡人数已超12万,伤残人数是此三倍。要维持战争动力,必须赋予更高意义。 克里姆林宫智库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特别军事行动”支持率从2023年的68%降至55%,但对“保卫祖国战争”的支持率仍达72%。一词之差,效果迥异。 视频中普京称“战士和指挥官发起进攻”,但战况显示俄军已转入“主动防御”模式。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构建了三道防线,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打击;在黑海方向,舰队主力退守新罗西斯克,靠陆基导弹控制航道。这种调整,实为应对乌军无人机与导弹的无奈之举。 俄军减少大规模装甲突击,转向“导弹消耗战”。9月共发射210枚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乌军工设施而非前线部队。这种经济账打法:一枚导弹价值300万美元,摧毁的乌方工厂价值数亿,效费比可观。 普京强调“全力以赴”背后,是战争经济的沉重压力。2025年俄军费占GDP比例升至8.5%,通胀率维持在7%高位。 更严重的是人才流失,过去三年约200万技术人员离俄,导致军工产能受限。乌拉尔坦克厂因缺工人,月产量仅达设计能力的60%。 尽管受价格上限影响,俄石油月收入仍达150亿美元,天然气因寒潮需求增长。这种“油钱养战”模式可持续性存疑,欧盟计划2026年完全摆脱俄能源,届时将出现巨额预算缺口。 普京提及“历史命运的统一”,意在争取全球南方国家。视频特意配有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字幕,显示其外交突围方向。9月俄非峰会承诺向非洲提供免费粮食,这种“粮食外交”旨在削弱乌克兰获得的国际支持。 印度在联合国仍投弃权票,巴西拒绝承认俄占领土,南非要求双方停火。这种“中间立场”表明,俄未能完全扭转国际形象。 普京讲话恰逢美国通过新援乌法案,特朗普政府虽削减直接军援,但批准价值180亿美元的“租借法案”,允许乌延期付款采购武器。更关键的是技术转让:美方授权乌生产标枪导弹部件,这种本土化合作比单纯捐赠更具战略价值。 欧洲援助则转向系统化,德国主导的“无人机联盟”已在乌建成3条生产线,法国提供卫星侦察数据链,英国培训无人机操作手。这种“拼图式”支持,使俄难以通过单一打击瓦解乌战力。 普京此时强调胜利,可能为冬季攻势铺垫,2024年俄军利用封冻期夺取阿夫迪夫卡,今年可能复制该模式。 情报显示俄在别尔哥罗德集结10万兵力,目标或是哈尔科夫,但乌军已有准备,在边境埋设百万枚地雷,修建反坦克壕沟体系。 更关键的是气候因素。今年欧洲暖冬概率较大,地面封冻不足将限制重装备机动。这种不确定性,使双方都难言必胜。 中国在普京讲话后表态谨慎,外交部呼吁停火止战,但未批评俄方。这种平衡体现战略考量:既维护中俄关系,又避免卷入过深。中国对乌出口增长38%,主要为民用产品,显示其“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的思路。 中国欧亚事务特使近期密集访问俄乌邻国,可能推出新版和平方案。这种外交进取,契合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目标。 普京的“正义之战”论调,令人想起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苏联宣传。当时苏军转入反攻,也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动员维持攻势。但历史表明,持久战最终比拼的是综合国力而非口号。 更近的案例是阿富汗战争,苏联初期宣称“国际主义义务”,十年后不得不撤军。这种历史教训提示,军事行动若无法转化为政治解决,胜利宣言终将落空。 普京的胜利宣言,表面展示信心,实则折射焦虑。当战争进入第四年,“正义”与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出路。俄乌双方都面临资源透支的困境,国际社会也显疲态。在这种背景下,胜利的定义正在变化——或许不再是彻底征服,而是实现代价可控的体面退出。 信息来源:普京:俄军将在俄乌冲突中获胜 2025-09-30 16:50·参考消息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