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一旦和中国展开空战,中国的3000架战机就是摆设。一些美国人说中国的空军装备老旧,还存在歼-6、歼-7、歼-8等的机型,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中国有33个师级空军单位,500多座机场。而空军的装备已经到了歼-20。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对中国空军的认知一直存在偏差,这种偏差既源自信息壁垒,也有舆论操控的因素。很多美国人喜欢用“装备老旧”来形容中国空军,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所谓的三千架战机不过是停在机场里的摆设,还停留在歼-6、歼-7、歼-8时代的印象。 他们往往忽视了中国空军如今已经拥有33个师级单位、500多座可用机场、先进的预警体系和日益成熟的战时保障能力,更不愿提及歼-20等新一代隐身战机已经形成规模化部署,常态化出现在各大方向的演训场景中。 要理解这种轻视背后的危险性,必须回望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当时新中国空军从零起步,装备落后到极致。对面是拥有喷气式战斗机、完善空军体系、并且在战场上不惜使用细菌战的美军。 然而,志愿军依靠坚韧的意志和高超的战术,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米格走廊”的威名,逼迫美军坐到谈判桌前。那场战争告诉全世界,不能仅凭装备差距就断言战争的输赢。 战争的结果从来不仅仅取决于武器的先进程度,更取决于人的意志、指挥艺术以及后勤保障体系。 时至今日,中国空军早已不是七十年前那个稚嫩的新兵。过去二十年,中国空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规模、合理的梯队和现代化的作战体系。 歼-10C、歼-16、歼-20共同组成的高低搭配战机群,使得中国空军能够同时应对不同层级的空中作战需求。 大量退役的歼-7、歼-8被改装成靶机或无人机,成为新式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不再是战备负担。 技术突破是中国空军自信的核心。航母电磁弹射、空警系列预警机、大气层外反导拦截试验、机载相控阵雷达、先进航电系统……这些过去被认为是世界顶尖国家才能掌握的技术,如今中国已经陆续攻克并投入使用。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让中国空军具备了面向未来战争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国战机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歼-10C出口表现稳健,证明其战斗力已得到海外认可。 美国之所以还抱有“中空不行”的认知,有其深层原因。一方面,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新闻媒体和政府报告,而这些渠道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呈现。 为了维持“技术优越”“军事领先”的国家形象,美国媒体更倾向于报道中国空军的短板,而非其真实的进步。 另一方面,美国军政高层本身把这种轻视作为舆论战和心理战的一部分。通过向外界不断释放“中国威胁有限”的信号,一方面可以安抚国内民众,让他们支持不断上涨的军费预算,另一方面也能给盟友“打气”,稳住其战略信心。 事实上,美国高层在实际决策时非常清楚,与中国硬碰硬的风险巨大,不得不认真评估后果。 正是基于这种外部认知偏差,中国空军更注重体系化建设和实战化训练,力求以真实战斗力打破偏见。歼-20如今已经常态化部署在多个战区,执行实战背景下的拦截、伴飞、对抗演练。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正在研制,未来将补齐远程打击的关键环节。 飞行员的训练强度和质量也在显著提升,从单机科目到大规模体系对抗,逐步向实战化、复杂化逼近。中国国防工业持续扩展能力,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攻关有望彻底解决“卡脖子”难题,未来隐身机数量还将继续增加,搭配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平台,构建面向未来的空天作战体系。 这种底气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来自体系、技术、人才、工业四位一体的整体进步。中国空军已不仅是国土防空的屏障,更是国家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守得住,还能打得出去,在远海远空具备持续作战和信息对抗能力。
美国说,一旦和中国展开空战,中国的3000架战机就是摆设。一些美国人说中国的空军
颜冬白云
2025-10-01 15:09: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