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

星星有话讲 2025-10-02 15:00:04

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它太优秀了! 说起海水稻,不少人吃过都说口感偏硬,不如普通大米细腻。 可奇怪的是,这几年种它的地方反倒越来越多,从山东到新疆,从江苏到黑龙江,十多个省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国家这么大力气推,可不是没道理的。 这事儿得从几十年前说起,1986年广东的陈日胜在湛江海滩上发现了一株野生海水稻,后来培育出“海稻86”,被称作“海稻之父”。 2012年起,袁隆平院士牵头组建团队攻关,连迪拜的沙漠里都种出了咱们的海水稻,还成了迪拜世博会中国农业的代表。 这么说吧,我国的盐碱地有15亿亩,其中2.8亿亩能农业开发,这些地以前基本是寸草不生的白花花盐碱滩。 中丁乡就有1000亩重度盐碱地,盐分高达4.8‰-8‰,后来种了海水稻,30亩地就收了800斤一亩,直接让荒地的经济效益从0变成了1。 截至2022年底,全国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0万亩,这可是实打实多出来的耕地。 粮食安全才是根本,咱们现在看着粮食够吃,但大豆、玉米还得靠进口,主动权攥在别人手里不踏实。 海水稻耐盐碱,不用占好地,还能一年年改良土壤,种个四五年,盐碱地就能变良田种别的作物。 温州政协都在提要加强滨海盐碱地开发,给种植补贴,就是看准了它能帮着“端牢中国饭碗”。 更关键的是,海水稻还藏着生态密码,它的根系能固岸护堤,减少海水侵蚀,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慢慢把盐碱地的盐分降下来。 而且它生长环境特殊,不用打农药、施化肥,结出的米蛋白质和硒、钙等微量元素比五常大米还高,能加工成米粉、米酒,用途多着呢。 说白了,海水稻的“优秀”不在口感,而在它能唤醒荒地、保障安全、修复生态,那些看似难吃的米粒,装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底气。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