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银川市一工地,正在拆除原马鸿逵的兵营,突然从墙缝里掉下来一小铜盒,工人打开发现:竟然是一本如硬 币般大小的书,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外国文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春天,银川市建筑工人在拆除原马鸿逵兵营时,从墙缝中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小铜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本仅硬币大小的书籍,封面有烫金图案和外国文字,内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工整清晰却无人能识。工地上一位回族老工人辨认出这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随后工人们将文物送至宁夏博物馆。 经博物馆专家测量,这本《古兰经》长19.6毫米,宽13.2毫米,厚6.1毫米,重量仅1.1克,比一元硬币还要小巧。封面为紫红色硬纸,扉页印有埃及国徽和阿拉伯文,注明“只有内心纯净和高贵的人才可以佩戴”,并标注制作于伊斯兰历1312年(公元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书页薄如蝉翼但韧性良好,文字无需放大镜即可辨认。 专家鉴定认为,这本微型《古兰经》产自1892年的埃及,采用当时先进的微型印刷技术制作。其尺寸和重量均小于此前在河南郑州发现的袖珍《古兰经》(长25.708毫米,重4.318克),成为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版本。1996年,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种微型《古兰经》在伊斯兰文化中并非用于日常阅读,而是作为护身符由信徒随身佩戴,象征虔诚信仰。它很可能由前往麦加朝圣的中国穆斯林带回,最终流传至宁夏地区。马鸿逵作为回族军阀,其兵营内存放此类宗教物品符合历史背景。 由于纸张脆弱易损,博物馆采用恒温恒湿展柜,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5%—55%之间,并避免阳光直射。这些措施有效延缓了文物老化,确保其得以长期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也收藏有一本清代微型《古兰经》,尺寸为长25毫米、宽19毫米、重4。6克。而塔吉克斯坦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最小《古兰经》长1.8厘米、宽1.2厘米、重1.6克,但厚度未明确记载。相较之下,宁夏博物馆这本在整体尺寸和重量上更具优势。 这本微型《古兰经》的发现具有多重价值。它不仅是19世纪阿拉伯世界精湛印刷技术的见证,也是中国与伊斯兰国家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其流传过程反映了宁夏地区深厚的穆斯林文化传统,为研究中外宗教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如今,这本世界最小的《古兰经》已成为宁夏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向观众展示着宗教艺术与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它提醒人们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让后世得以窥见历史长河中人类智慧的闪光瞬间。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宁夏发现世界上现存最小的一本〈古兰经〉》 新华网《宁夏发现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 新华网《一老人准备拍卖珍品〈古兰经〉 所得部分捐灾民》
1959年,银川市一工地,正在拆除原马鸿逵的兵营,突然从墙缝里掉下来一小铜盒,工
酸酸甜甜小狐
2025-10-04 13:5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