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晚会还是不看了! 央视中秋晚会请谢娜——别用“流量迎合”砸了文化招牌! 各位朋友,今天不聊别的,就来说说刚刚官宣的央视中秋晚会主持人名单,本来期盼着今年的中秋晚会,能够办得漂漂亮亮的,想看一看那些藏在月光里的国家情怀,想听一听穿越千年的诗词歌赋,还想看一看华夏文化的中国美,更想看一看欣欣向荣的祖国的繁荣昌盛,结果名单一出来,直接就让人很懵圈——谢娜? 这个始终贴着“疯疯癫癫”标签的娱乐主持人,这是要站在国家级的中秋舞台上吗? 首先我们要声明一点,谢娜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持人,而且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他在娱乐圈的风格始终都能够博人一笑,这就是顶级的本事,她是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非常有能力和名气,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于,场合与风格的匹配度,就像你不能穿着拖鞋去参加正式商业晚宴一样,不能够穿着拖鞋去参加正式的交流会议,不是说拖鞋他不好,只是场合不对。 中秋晚会是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而举办的喜庆晚会,它承载的是国家文化,“古今同月,国盛家和”这才是他应该承载的,我们要知道,去年的中秋晚会用ai技术唤醒了古风文化,用跨界演绎来传承经典,中秋晚会,古风古韵才是核心,而上一次更是收获了46亿的话题阅览量,靠的就是中华文化之美,靠的是中式的审美以及中式情感的共鸣。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他需要的是镇得住场的沉稳气场,他需要的是能够表达中国神韵之美的艺术,是能够串联起乡愁与家国文化的一场时空表达,而不是突然的“插科打诨”和“无厘头接话”。 有人说央视可能是想要“破圈”,想让晚会更加的活跃,需要迎合年轻人,这样的初衷我们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传统晚会的确有点跟不上,但是任何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创新不代表另起炉灶,创新不代表降级,活跃不等于失度。 就像去年的中秋晚会,流行歌曲的环节,人家的轻松就是建立在专业的功底上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装傻充愣去制造笑料。 所谓的破圈,更应该立足于传统,创新发展而来,比如说用科技还原敦煌飞天,用戏腔来演绎古风,用民调来书写乡愁,用古今同在,来演绎古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不是把娱乐综艺的“套路”,直接照搬过来。 更重要的就是观众的群体往往已经形成了定向思维,中秋晚会就是权威的,就是文化的,谢娜就是知名的娱乐主持,就是那位“疯疯癫癫”娱乐名人,这两个放在一起,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思想“出圈”! 中秋晚会大家想的是和父母亲人们一起重温经典,一起感受节日文化的亲情,这感受亲人的温度,去感受国家的关怀,而这些观众们要的是“团圆感”“幸福感”“文化抒情”,而不是“快乐大本营”的热闹! 有网友吐槽“有他在就不看了”,本质上就是怕自己期待的文化盛宴,演变成了一场尴尬的“娱乐综艺秀”! 不是说娱乐主持人不能够登上严肃的舞台,也不是说娱乐主持人不能够转型,但关键是得到观众的认可,有转型的诚意和能力,如果仅仅是把中秋晚会当成另一个综艺现场,沿用以前娱乐节目的那个套路和搞笑模式,很容易就会拉低中秋晚会的档次,辜负观众的期望! 中秋之所以能够让人重视,是因为中秋的月亮永远都是那么样的动人,它承载了中国千年的情感与文化,它承载着阖家欢乐的氛围,中秋晚会的价值也在于此。 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表达的是对亲人以及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人们即使相隔千万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是深深的思念之情,这才是真正的中秋文化底蕴! 现在的观众对于各种晚会都是很挑剔的,尤其是传统晚会,本质上还是对传统文化阵地的珍视问题,大家怕的不是晚会不热闹,而是怕这份热闹冲淡了原本该有的文化氛围,怕的不是主持人不出名,怕的不是主持人不专业,怕的是专业的舞台被“出圈”搞得辜负了观众的期望! 希望领导们都能够好好的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别让一场本身应该温暖人心的中秋晚会,本该文化氛围的欢乐中秋,最终演变成了全网吐槽大会! 大家觉得呢?是不是这个理?谢娜 谢娜舞台 李维嘉谢娜 晚会主持人 谢娜婚礼 谢娜背影 中秋节目安排
安妮公主对哈里王子回归王室说“不”!王室“定海神针”发话了!在英王室这场永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