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现行走的硫酸隐翅虫被称为“行走的硫酸”,是因为其体内的毒液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对人体皮肤造成类似硫酸灼伤的伤害。
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当它被拍打、压碎时,其体内的毒液会释放出来。毒液的主要成分是隐翅虫素,这是一种复杂的萜烯类酰胺化合物。虽然隐翅虫素并非真正的硫酸,但其毒性很强,极微量的隐翅虫素(如0.1微克)就能引发皮肤的病理性反应。而且,隐翅虫毒液的pH值约为1-2,接近硫酸的pH值(约为0-1)。皮肤接触毒液后,会在数小时到一两天内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密集排列的丘疹、水疱或脓疱,伴有剧烈的灼痛感和瘙痒感。这些症状与皮肤被硫酸灼伤的表现相似,因此隐翅虫被形象地称为“行走的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