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当侦察兵,妻子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了前线:“张志信,要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你不用回家了!”[无辜笑] 2月160师接到参战命令。师长张志信回到家,对刚满18岁的儿子张力说:“部队要上前线了,你也该去了。”张力当时是刚入伍的新兵,按规定可以留守后方,但父亲坚持把他送进了侦察大队。 侦察大队是全师执行最危险任务的尖刀部队,要在敌军阵地前潜伏侦察,要深入敌后破坏目标,伤亡率在所有兵种中排第一,张志信的警卫员私下劝过:“师长,张力才18岁,要不...”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正因为是我儿子,才更要去最危险的地方。” 张力进了侦察大队,没人给他开后门。别人背30斤负重越野,他也背30斤,别人匍匐前进300米,他也爬300米,三个月魔鬼训练下来,这个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孩子瘦了15斤,手上全是血泡结的茧,班长看他能吃苦,提拔他当了副班长。 3月中旬侦察排接到任务,炸毁弄压大桥。这座桥是越军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的主要通道,必须在48小时内摧毁,15个人的侦察排,带着40公斤炸药,摸黑进入热带雨林。 张力走在队伍中间,眼睛死死盯着地面和两侧,他在训练时学过识别陷阱的本领,雨林里的竹签阱、绊雷埋得很隐蔽,稍不留神就会中招,第一天行军他发现了3处陷阱,排长事后说:“你小子眼神真毒。” 第二天凌晨侦察排摸到大桥附近,工兵班长带人把炸药绑在桥墩上,张力和另外两个人在50米外警戒,就在引爆倒计时的时候,他听见灌木丛里有异响,立刻打了个手势,果然一队越军巡逻兵正往这边走来。 排长当机立断,提前引爆,巨大的爆炸声中,大桥轰然倒塌,越军也发现了他们的位置,15个人边打边撤,张力端着冲锋枪打掉两个追兵后,发现班长脚受伤跑不动了,他返回去架起班长就跑,子弹在耳边呼啸,一颗流弹打穿了他的水壶。 整个侦察排最终只有一人轻伤,成功返回阵地,这次行动张力立了三等功,回到师部时,张志信只说了一句:“不错,没给侦察兵丢脸。” 战后有人统计过,参战的侦察兵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负伤或牺牲,张力所在的侦察排,那次任务后又执行了5次深入敌后的行动,15个人中最后有4个挂了彩,2个牺牲在回国前的最后一战。 40多年过去已经退休的张力很少对外讲这段经历,他说父亲当年的决定确实冒了很大风险,但正是在侦察排的日子,让他明白了什么叫战友,什么叫责任,那些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有的已经不在了,活下来的人更要好好过。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红色家风,干部子弟带头冲锋,不是现在某些搞特权的官二代能比的。” “看得鼻子酸了,当妈的哪个不心疼孩子?但为了国家,这一家子都是好样的!” “现在还有几个领导舍得把独生子送前线?张师长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疼母亲那句话,真是撕心裂肺的呐喊!但更敬佩父亲的选择,这才是民族脊梁。” “和平年代更需要这种精神传承!建议把故事写进教材,让年轻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公平——干部子弟第一个上!” “侦察兵死亡率最高啊!张力立功全靠真本事,这样的‘官二代’我们绝对服气!” 如果您是当时的师长,会把自己的独生子送去最危险的侦察部队吗?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史》
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当侦察兵,妻子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了前线:“张
轩叔观察
2025-10-07 10:26: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