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电池科学家帕塞里尼从德国迁往中国,全职加入南师范大 他不是来讲课的,他是来“点火”的。 全球电池圈炸锅了: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顶尖电池专家斯特凡诺·帕塞里尼,彻底离开德国实验室,全职加入南京师范大学,担任国际电化学储能研究院院长。 这不是“挂个名”,而是实打实地“搬家”,把整个科研团队都带来了,谁说中国只能“引进设备”?现在,连科学家的方向盘,也开始向东方打了。 帕塞里尼是谁?毫不夸张的说他是电池界的大脑,他在离子液体、钠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这些听着就高深的领域,早就玩出花了。 论文引用超7.3万次,31项专利,德国科学院院士……这些头衔,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可以“单独拉一条高铁线”的战略级人物。 但这次,他不是来做“外援”的,他选择在中国全职落户,直接掌舵一个研究院,这意味着他不再是“来开个讲座”,而是要在中国亲自带队、搞项目、出成果,甚至可能未来带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帕塞里尼”。 更重要的是,他盯上的不是一般的技术,而是全球新能源竞争的“核心密码”,下一代储能技术,从固态电池到钠离子电池,他正在研究的方向,正是各国争抢的“未来之电”。 很多人不明白:帕塞里尼在德国好好的,科研资源也不差,为什么非要跑来中国?答案其实就三个关键词:平台、政策、落地。 南京师范大学给了他什么?一所大学当然不是靠楼高、草绿取胜,而是靠科研自由和资源倾斜。 据了解,南师大不仅为他配备了世界级实验室,还在政策上开了绿灯,只要你敢想,学校就敢投。这种“放手做”的态度,是很多欧洲机构做不到的。 再往大了看,中国现在的储能产业生态,已经不是“实验室阶段”,而是“随时可以上车试跑”。 从宁德时代到比亚迪,从阳光电源到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国储能技术不仅有市场,还有产业链,更有政策支撑,对科学家来说,这就像是你研发出了一台发动机,中国这边已经给你准备好整辆车。 对比之下,欧洲这几年科研经费紧缩,能源政策左右摇摆,加上复杂的知识产权环境,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东方。 最近几年,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再到新能源技术,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咖开始选择来中国“真刀实枪”搞科研。 尤其是“双碳”目标一出,谁都知道这是个会持续几十年的超级风口,在这个风口上,中国不是“跟随者”,而是“制定者”。 科技从来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以前,全球顶级科学家几乎都往欧美跑;如今,这条流动的河流正在改变方向,帕塞里尼的选择,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科研上的加分,更是国家竞争力的升级,一个帕塞里尼,可能带动的是一整条技术链条的跃迁。 别忘了,储能技术是新能源车、光伏、风电、智慧电网的核心支撑,一旦突破,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拍手称赞,在欧洲,有人担心这样的“人才东移”会加剧技术外流,甚至影响到本国的能源安全。 欧盟最近几年频频出台政策,限制关键技术向外转让,也在试图“锁住”高端研究成果,这也让帕塞里尼的身份变得微妙起来:他既可能成为中欧技术合作的桥梁,也可能被卷入地缘科技的拉锯战。 不过话说回来,科学家不是政客,他们的选择往往更看重“哪儿能让研究真正落地”,而不是“哪儿政治氛围更对味”。 帕塞里尼用脚投票,选中了中国,也说明中国科研的吸引力,已经不只是“政策红利”,而是真正具备了全球竞争力。 帕塞里尼的故事,是一粒石子,却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科技重心,已经在默默移动。 不是靠吵架,也不是靠封锁,而是靠真实的科研环境、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坚定的战略目标。 中国现在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引进一个人”,而是建立一套能持续吸引、培养、释放顶级人才价值的系统,而帕塞里尼,正是这个系统的一次“压力测试”。 他来中国,不是为了“落户口”,而是为了“点燃引擎”,一位科学家的选择,或许不会立刻改变世界格局,但却能提前告诉我们:未来的技术高地,正在往哪边走。 帕塞里尼的东迁,是技术在寻找沃土,是科学在跟趋势赛跑,中国抓住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场关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机会。 当全球科技重心悄然“东移”,谁能率先构建属于自己的“科技护城河”,谁就能在未来的能源战争中赢得先手,这场转变,才刚刚开始。
筑得金巢引凤来,乘风起航在路上。
不见南师久,漫道北群空
psymerlin
论文引用7万次,这个是真牛
用户10xxx66
看照片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人,西方人最擅长搞理论创新,我们要想办法从西方引进千千万万这样的智慧大脑,这是中国走向强国之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用户10xxx66 回复 10-09 07:14
外国人看中国人,他觉得中国人长得都一样,不太好分辨,中国人看外国人也是一样。但是,看得多了时间长了也能看出来门道。过去英国人之间他们甚至能准确分辨出来是哪个村庄的。白人分种群,发色眼睛面部轮廓身形头形都不一样,白人高度进化高度变异,不过现在混血现象也很严重,特征特点也正在模糊。
用户10xxx93 回复 10-12 20:45
意大利人比较帅
用户10xxx28
希望能做实事,别像中国的大学教授们,拿到国家的钱都用来发论文了
用户88xxx11
成果做股权分红,不可想象。
萧萧瑟瑟
如果欧洲电池科学家很牛,就没有宁德时代、三星什么事了。
健康就是财富
能干实事人事的学校才是人民的学校
寒塘
能出成果才算。听其言,观其行,更要成果
严冬
呵呵……阿编是真能给这个德国科研工作者封为顶级科学家,只知道电池领域顶级科学家都在中国,不知道德国也有(伪科学家),电池都弄出出来……
三位一体
偷技术的
用户10xxx93 回复 10-12 20:46
正确
北岸狼
这样才叫人才
用户10xxx79
不是顶好的电池是中国造的吗?
寇力
尽可能多的把高端人才吸引过来,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同时要大力肃清汉奸五毛党,霉西方就会越来越不景气了,东风压倒西风
chengxin_fs
中国那么多一流的大学,为何一所师范大学能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抢到手里?!!!
熊二的老大 回复 10-11 13:59
因为国内一流大学不会给他开出这么好的条件啊
我们
不见南师久,漫道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铁血战士
电池领域中国是世界最顶尖的,他过来也太正常了,总不能我们的科学家去它们那吧,落后的来先进的不是很正常嘛,这跟它水平顶尖不顶尖的有什么关系???它之前没来也没影响中国电池技术世界顶尖啊!
丿丿丿丿丿
怎么保证研究出来后就不会泄密呢?
我有个朋友
意思是现有的电池技术都是老外的?我们只是做出了市场?
铁血战士 回复 10-10 22:03
电池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别听这作者胡编乱造
福田心耕
中国的实事求是精神还差很远,现在需要重视这一方面,只是虚假惯了,也很难改了,改变的成本也是天价
KU2003
有合同吧?
沧海一粟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1xxx94
防止国内技术泄密
德道
你这“张”,夸得嘴都不是横着长的
用户10xxx00
新闻说中国已经在量产钠锂动力电池了
用户54xxx22
被逼的往外走的天才呢?
潮起海风
以为是南宁师范大学呢
洁净的空气
南京师范大学这是要玩个大个的[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品果
中国不是做出核电池了吗?
放飞的码头
一个师范大学,不研究教书育人,跨界研究电池,利益熏心了吗?
谱写乐章
好
行者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