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创造了一大奇迹!14亿人将受益! 谁能想到,在曾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新疆盐碱地和沙漠里,2025年的秋天正上演着震撼世界的丰收图景。 谁能想到,新疆那些白花花的盐碱地,以前踩上去硬邦邦,种啥死啥,现在居然长出了玉米、红枣,连沙漠边都能收油莎豆。 2025年秋天,博湖县的辣椒红透了田埂,塔克拉玛干边缘的枣子挂满枝头,这“生命禁区”变粮仓的事儿,到底是咋成的?关键得靠技术敢“啃硬骨头”。 博湖县的赵杰以前在盐碱地种枸杞,收成都不够本,后来地里埋了1米多深的暗管,结合灌溉把盐分“冲”进管子排走,土壤含盐量从19g/kg降到8g/kg,现在玉米亩产快到1吨了。 中国工程院尹飞虎院士在沙漠边更有招,用光伏驱动设备抽地下咸水,淡化后浇枣树,当年就让红枣亩产多了50公斤,收购价还高了两毛。 还有人琢磨让植物“吃盐”,中科院的田长彦跑遍新疆找到320种盐生植物,挑出盐地碱蓬试种,这植物一亩能带走400多公斤盐,种三年后土地盐分降85%以上,再种棉花就能正常收成。 莎车县更绝,用上海来的蛋白营养液改良重盐碱地,当年种小麦就收了101公斤每亩,要知道以前这儿根本长不出东西。 思路转变也很重要,以前总想着把盐碱地彻底改好,新疆农科院的徐万里说透了:“盐碱地短时间灭不了,不如让作物适应它。” 沙漠里的五十四团兴安镇试了好几年,发现油莎豆耐盐碱、需水少,种下去还能防风固沙,现在1.61万亩基地亩产最高达760公斤,加工成油和零食,一年能卖1个亿。 这么一来,好处就显出来了,新疆三分之一的耕地曾受盐碱困扰,现在改良一亩就多一亩粮田,油莎豆、红枣能运到全国,盐碱水养的虾还能端上内陆餐桌。 说白了,这不是靠天吃饭的奇迹,是科研人员蹲田埂、农户试品种、政策给支持攒出来的结果。 这片土地的变化,藏着中国人种庄稼的智慧,以前说“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现在改成“盐碱地变致富田”,这事儿你咋看?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金台资讯--新疆盐碱地变成致富田)
中国又创造了一大奇迹!14亿人将受益! 谁能想到,在曾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新
星星有话讲
2025-10-08 14:00: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