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剧照,而是吴石将军牺牲前,敌人给他拍下的最后一幕镜头,此时的他表情凝重,虽

春秋说史 2025-10-08 18:44:30

这不是剧照,而是吴石将军牺牲前,敌人给他拍下的最后一幕镜头,此时的他表情凝重,虽然脖子上被套着麻绳,视死如归的气魄,令人敬仰万分。 1950 年 6 月 10 日,台北马场町刑场,一个戴着国民党中将军衔的男人被押赴现场,临刑前他接过纸笔,写下了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没人知道,这个叫吴石的将军,肩章下藏着另一重身份,中共地下党员,代号 “密使一号”。 1894 年,吴石出生在福建闽侯的书香世家,儿时跟着先生读圣贤书,可长大后,他却选了从军路。 1916 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又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一手能写诗,一手懂战术,还会日、英、法三国语言,这样的人才在国民党军队里顺风顺水。 回国后,吴石从参谋一路做到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事,最后还评上了中将军衔,按说该知足了,可他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只因抗战时见国民党官员中饱私囊、前线士兵挨饿打仗,抗战后又遇内战、老百姓受苦,他彻底对这个政党没了信心。 1947 年,表弟吴仲禧找他,这位表弟是中共地下党员,直截了当跟他谈信仰。 吴石没半分犹豫,当场就应下了秘密入党,打这天起,国民党中将的办公室里,悄悄多了个给共产党递情报的 “红色密使”。 自从秘密入党,吴石就利用手头的职务便利,不停把国民党的核心军事情报传递出去。 最关键的是淮海战役前,他拿到《徐州会战计划》,里面兵力部署、主攻方向、补给路线写得明明白白。 他把计划缩印成小卷,藏在公文包夹层,借着和吴仲禧 “喝茶” 递了出去。 就靠这份情报,解放军提前摸清底牌,减少了无数伤亡,说他为淮海战役立了大功,一点不夸张。 1949 年,国民党打算退守台湾时,蒋介石专门点了吴石的名,让他去当国防部参谋次长,要知道这职位可不一般,能摸到最核心的军事机密。 中共中央让他 “继续潜伏,为解放台湾做准备”,吴石没犹豫,带着家人上了去台湾的飞机,把自己扔到更危险的地方。 到台湾后,吴石先是整理出《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军基地弹药库分布》等绝密资料,待中共派特派员朱枫接头时,他便将地图卷成细筒藏进钢笔再放入朱枫的手提箱,即便每次传情报都像踩在刀尖上,他也从没退过一步。 1950 年变故突生,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一口气供出包括吴石在内的 400 多名地下党员。 当时吴石刚整理完最后一批台湾海防情报还没来得及送出,明知自己即将暴露,他没想着躲藏,反倒加急联系朱枫,先把情报送了出去。 有人劝他 “躲一躲”,他说:“情报比我命重要,解放台湾不能没这些。” 没多久,特务闯进吴石的办公室,审讯时他既不辩解也不牵连他人,只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即便特务用遍酷刑想让他供出更多人,他也咬着牙一个字不多说。 1950 年 6 月 10 日,56 岁的吴石和朱枫、陈宝仓、聂曦一同被押赴刑场,他留下的那首绝命诗里,藏着对信仰的忠诚与对家国的牵挂。 吴石牺牲后,事迹被尘封多年,直到 2000 年,他才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3 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846 位烈士的名字留在了石碑上,吴石的名字排在最前面,这份 “第一”,就是对 “密使一号” 最高规格的认可。 现在提起吴石,没人记得他是国民党中将,只记得他是冒死传情报的地下党员。 他用一生证明:信仰不分身份职位,心里装着家国人民,就算在敌营,也能活成最耀眼的忠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吴石:为情报而生,为信仰而死》·江苏新闻·2025年10月2日】

0 阅读: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