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尴尬的人, 估计就是陈梦了, 陈梦签约黄晓明的公司,准备进军娱乐圈,一个在赛场上打得风生水起的人,要进娱乐圈,合适吗?可能有人会说,陈梦在乒乓球赛场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作为一个运动员,退役之后选择另一个赛道风险不大。 可没人注意到,陈梦现在还没到“退役转型”的阶段啊!去年世乒赛她还跟王曼昱搭档拿了女双冠军,今年上半年的WTT赛事里,她对伊藤美诚的胜率还保持在80%以上,正是女乒核心层里能扛事儿的选手。你看她之前训练的视频,手腕旧伤复发时还缠着护腕加练发球,教练喊停都不肯歇,那股子跟自己较劲的劲儿,是赛场上最打动人的地方。现在突然要扎进娱乐圈,球迷第一反应都是“怕她分心”——乒乓球这项目,一天不练手感就会生,要是为了赶综艺行程压缩集训时间,下次站在赛场上,那股子“见谁灭谁”的气场还能保住吗? 再说了,娱乐圈跟体育圈的逻辑根本不是一回事。体育圈里,赢就是赢,输就是输,成绩摆在那儿,没人能含糊。可娱乐圈呢?流量、话题、路人缘比“实力”有时候更管用,哪怕你没演过戏、没唱过歌,只要有热度就能上节目。之前也有运动员跨界,比如傅园慧早年参加综艺,被骂“消费奥运热度”;孙杨当年频繁上晚会,后来训练状态下滑时,不少人说“心思没在泳池里”。陈梦要是走这条路,难免要面对这些质疑——万一综艺里表现得“不够放得开”,会被说“情商低”;要是真投入太多精力,比赛输了又会被戳“不务正业”,这两头不讨好的局面,她真能扛住? 还有黄晓明公司那套玩法,跟陈梦的调性也未必搭。他家旗下艺人多是靠影视、综艺刷脸,比如给资源让艺人演偶像剧女二,或者去慢综艺里“卖人设”。可陈梦最圈粉的是“直来直去的赛场性格”,比如赢了比赛会霸气喊“我是世界第一”,输了会红着眼眶说“下次一定赢回来”,这种真实劲儿要是放到娱乐圈,会不会被包装成“耿直人设”?要是为了迎合镜头刻意改变,球迷反而会觉得“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陈梦了”。之前有球迷在她社交账号下留言“先打好巴黎奥运,其他的等退役再说”,点赞量比她发的生活照还高,这其实已经说明大家的态度了。 不是说运动员不能跨界,而是时机太重要。田亮当年退役后去演《爸爸去哪儿》,为啥没遭太多骂?因为他已经拿完奥运冠军,彻底告别跳水台了,再去闯娱乐圈,大家觉得是“新开始”。可陈梦不一样,她还站在赛场上,手里还握着女乒的“接力棒”,这个时候分心搞副业,哪怕只是“准备进军”,也容易让外界觉得“她不想拼了”。要知道,乒乓球选手的黄金期就那么几年,一旦状态掉下去,想再追上来难如登天,到时候要是娱乐圈没站稳,赛场又丢了优势,那才是真的尴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现在最尴尬的人, 估计就是陈梦了, 陈梦签约黄晓明的公司,准备进军娱乐圈,一个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0 08:24:04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