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這一天,故宮博物院在北平(今北京)正式開館,標誌著中國古代皇家文物與文化正式走出宮牆,走向公眾。
這所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兩代的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以來,曾是24位皇帝的居所。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紫禁城分為內廷與外朝,內廷暫供溥儀居住。直到1924年溥儀被逐出宮,故宮才由政府接管,次年籌備成立博物院。
開館時的藏品主要來自清宮內府的珍寶——包括書畫、瓷器、青銅器、玉器、文房珍玩與典籍。這些藏品原屬帝王專享,如今卻成為全民文化資產,象徵著中國文化從帝制向共和、從私藏向公共的歷史轉折。
整整百年風雨,故宮博物院如今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館藏最豐富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不僅守護著六百年的宮闕記憶,更讓世人看見文明延續的力量。
那一年,宮門為民而開;那一刻,歷史由王朝的收藏,化為民族的記憶。
歷史片段安豐邑學歷史[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