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大刀王五刺杀慈禧太后失败,被大内侍卫打了一掌,身受内伤,急需人参治病,危在旦夕。可慈禧已下令没收京城所有人参,没想到一只小狗却救了王五的命。 说起大刀王五,得从清末那乱糟糟的日子讲起。那是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国难当头,列强欺上门来,割地赔款,百姓苦不堪言。光绪帝想学洋人,搞变法,兴学堂、练新军,图个自强。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书生奔走呼号,谭嗣同更是个热血汉子,湖南浏阳人,家里有点官宦底子,可他不爱享福,跑到北京,投身维新阵营。谭嗣同这人,文武双全,不光写得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的诗,还会耍剑,结识了江湖上鼎鼎大名的王五。 王五本名王正谊,河北沧州穷小子出身,从小干苦力,练出一身好筋骨。遇上沧州武师李凤岗,拜师学艺,刀法轻功样样拔尖,在师兄弟里排第五,人送外号大刀王五。成年后,他进了源顺镖局,当总镖头,行走江湖,专管护镖,仗义疏财,名声传遍京师。谭嗣同进京那会儿,王五五十出头,两人一见投缘,谭嗣同还跟王五学过剑术,结成生死兄弟。王五不识字,可他懂国恨家仇,看谭嗣同为变法卖命,就暗下决心,帮着出力气。 变法刚起步,慈禧太后坐不住了。她掌权多年,靠守旧派撑腰,哪容得新政动摇自家地盘?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她发动政变,囚光绪帝于中南海,抓捕维新党人,下令杀六君子。谭嗣同被捕,王五急了,组织人手想劫法场救人,可守卫森严,计划泡汤。谭嗣同菜市口就义,王五冒死去收尸,抬着灵柩,风尘仆仆送回湖南浏阳安葬。那段路,王五白天赶道,晚上守棺,愣是没让野狗碰一下。 报仇的对象,直指慈禧。慈禧这人,野心大,手段狠,变法一败,她重掌大权,京城戒备拉满,江湖人动辄得咎。王五不服,暗中联络旧部,磨刀霍霍。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国势更糟,义和团刚冒头,反洋教,王五看准机会,潜回北京,策划刺杀慈禧。历史上,王五确实组织过几次暗杀行动,虽没确切成文记录,但民间野史多有流传,说他多次摸进宫门,剑指要害。一次行动中,王五潜入慈禧寝宫附近,侍卫发现,围堵上来。他以一敌多,刀光闪处,逼退几人,可后背中了一掌,直击要害。 而那户人家住着位太医院旧吏,姓李,心系家国,不忍见死不救,把王五拖进屋,诊脉一看,内伤深重,非人参吊命不可。王五喘着气,说出刺杀经过,李大夫叹口气,点头应下。可偏偏慈禧为防刺客续命,早下旨意,京城上下人参全没收,上缴宫中,药铺空荡荡,市井无处可买。李大夫没法子,入宫取药时,在太医院人参上洒了点腐化粉末,那粉无色无味,几天就让药材朽坏。他事先让自家那只黄毛小狗闻过味儿,小狗平日警觉,鼻子灵。宫里查出人参坏了,当废物贱卖,堆街头杂货摊,混着草药。王五在屋里躺着,脸色蜡黄,李大夫抱狗出门,街头尘土飞,小狗嗅嗅闻闻,停在一袋前,刨开草根,叫起来。李大夫一看,人参还在,赶紧买下,熬汤给王五服下。没几天,王五气色转好,伤势稳住,总算捡回一条命。 这事儿听着玄乎,可在乱世,民间野史里多是这类巧合,救人于无形。王五养好身子,谢过李大夫,离了京城,直奔郊外义和团。义和团那阵子,正闹得欢,反对洋人欺凌,王五投进去,当头目,教众弟兄刀枪。王五本是镖师出身,懂实战,义和团里多冷兵器,他帮着操练,士气高涨。可惜,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打进来,火枪洋炮,王五带队迎敌,冲在最前,中弹倒地,壮烈捐躯。慈禧为泄愤,命人割下王五首级,挂城墙示众,警示旁人。 王五这辈子,从穷小子到镖头,再到义和团汉子,一路为国为民。戊戌变法虽败,可谭嗣同、王五这些人的精神,没白费。谭嗣同以死唤醒世人,王五用命续上这把火。
清朝末年,大刀王五刺杀慈禧太后失败,被大内侍卫打了一掌,身受内伤,急需人参治病,
蕊蕊聊过去
2025-10-10 18:27:32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