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了 美国联邦政府从10月1日起“停摆”,到10月11日已整整十天。 七十五万联邦雇员的生活突然断了收入。他们一夜之间拿不到工资了。特朗普政府在停摆第十天做出了更狠的决定——大规模裁员。财政部、卫生部、教育部都在裁人。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停摆,这是一场针对普通公务员的清洗。 先得说清楚,把这场停摆和“大规模裁员”“针对公务员的清洗”画等号,其实偏离了美国政府运作的实际逻辑。 美国政府停摆的根源,从来不是行政分支单方面的“清洗”,而是立法分支(国会)与行政分支(政府)没谈拢新财年预算——美国财年每年10月1日开始,只要国会没通过预算法案,联邦政府就会因为“没钱”陷入停摆。 而且,无论哪届政府面对停摆,都不会轻易对财政部、卫生部这些核心部门“大规模裁员”,毕竟这些岗位是民生运转的基石。 真实的情况是,停摆时联邦雇员分两类:一类是“必要雇员”,像卫生部的疫情监测人员、财政部的国债兑付专员,他们得无薪坚守岗位,因为手里的活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基本民生;另一类是“非必要雇员”,比如教育部的部分行政文书岗位、财政部的非紧急退税审核岗,他们会被“临时休假”。 但不管是哪种,按照1995年以来的惯例,等国会通过预算后,这些雇员的薪资都会全额补发,并不是“一夜之间断了收入”就再也没下文。 回溯2018到2019年特朗普任期内那次35天的停摆,当时涉及的80万联邦雇员里,也没有出现“财政部、卫生部大规模裁员”的情况。 那会儿矛盾焦点是美墨边境墙预算,即便分歧再大,政府也只是让非必要雇员休假,必要雇员无薪上班,因为裁员要走严格的公务员法规程序,而且裁掉这些基层岗位,后续恢复民生服务的成本只会更高。 所以这次停摆里,七十五万雇员的困境确实真实存在——临时休假的人没了即时收入,要面对房贷、车贷、孩子学费的压力;无薪上班的人拿着“白条”干活,心里难免焦虑。 但这不是“清洗”,而是政治博弈甩给普通人的代价。白宫和国会在谈判桌上争预算优先级,讨论的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分配,可落到这些雇员身上,就是一顿饭、一笔房租、一次孩子的课外班缴费。 更关键的是,财政部、卫生部、教育部的基层岗位,直接连着老百姓的生活:财政部的人少了,退税审核会变慢,等着退税救急的家庭就得熬;卫生部的人忙不过来,社区疫苗接种、老人健康随访就得延后;教育部的人缺位,学生助学金申请的流程就会卡顿。这些影响,最后都会变成普通人实实在在的麻烦。 政治博弈本应守住底线——别拿基层雇员的生计、老百姓的民生当筹码。预算谈不拢,可以接着谈,但让几十万靠工资吃饭的人陷入生活困境,让民生服务打折扣,这从来都不是“强硬”,而是对责任的回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昨天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了 美国联邦政府从10月1日起“停摆”,到10月11日
小小海棠花
2025-10-12 02:13: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