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只给中国2天时间回应,要求不许航班飞过俄罗斯领空。2025年10月9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向中国航空公司下达一道紧急通牒,要求其在48小时内回应美方提出的“禁止飞越俄罗斯领空”命令,最终决议最快将于11月生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10月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向中国航司甩出一道紧急通牒,给了短短48小时的回应期限,要求中方禁止中美往返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还放话禁令最快11月就生效。 这种带着威胁意味的限时命令,与其说是政策提议,不如说是赤裸裸的霸权施压。 美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中国航司飞俄领空“不公平”,让美国航司在竞争中吃了亏。 可稍微梳理下前因后果就知道,这锅根本轮不到中国背。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是美国率先禁止俄罗斯航司飞越美领空,俄罗斯的反制才让美国航司失去了俄空域使用权。 中国既没参与制裁,也没违反国际规则,只是依照中俄航权协议正常飞行,这怎么就成了“不公平”? 说白了,美国就是自己挖的坑,不想填也不让别人走平路。美国航司绕飞俄领空要多花1.5至2小时,燃料成本上升10%至20%,这账该算在自己的制裁政策上。 但他们偏不,反而拉上行业游说团体哭惨,说每年因此损失20亿美元市场份额,逼着政府给中国施压。 更讽刺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耍无赖了。2023年中美航班谈判时,美方就想把“禁飞俄领空”和“增加航班数量”捆绑,用民生需求当谈判筹码。 如今特朗普政府干脆升级成通牒,背后的算盘打得叮当响。眼看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对中国摆出强硬姿态能讨好保守选民,这是典型的“内政外溢”操作。 同时,中美经贸摩擦正烈,美方想在航空领域加筹码,用航权问题牵制中国在其他议题上的立场。 可这种霸权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早就点破关键:美方该反思自身政策的后果,而不是让全球消费者买单。 要是禁令真生效,首当其冲的就是中美两国旅客。更长的飞行时间、更高的机票价格,全要由普通民众承担。 中国航司也有应对空间,调整航线、优化运营总能解决问题,但美国航司就能因此翻盘吗?恐怕未必。 航空业的竞争核心是服务、效率和成本控制,靠政府禁令搞“保护主义”,只会让美国航司失去提升竞争力的动力。 更要命的是,这种做法正在撕碎国际民航体系的共识。航线自由是国际民航组织维护多年的规则,一旦政治随意介入,全球航班网络只会变得支离破碎。 美国嘴上喊着“公平竞争”,实际做的却是“我输了就是规则有问题”的霸道行径。这种“宁可大家都不好,也不让你更好”的心态,暴露的是深层的霸权焦虑。 从芯片到贸易,再到航空,美国总想着用禁令和限制阻挡别人,却忘了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堵出来的。 当初美国航司失去俄空域使用权,是制裁的必然结果;如今试图拉中国下水,是霸权的惯性作祟。 但全球化时代的利益纽带早已密不可分,用政治手段切断航线,最终只会反噬自身。波音公司还在和中国谈500架飞机的订单,这种单边施压只会让美国企业错失更多机会。 48小时的通牒看似强硬,实则是色厉内荏的表现。中国没义务为美国的错误政策买单,更不会在霸权压力下妥协。 这场闹剧最终只会证明:靠耍横维持的优势注定短暂,尊重规则、顺应市场才是长久之道。特朗普的通牒或许能刷一波政治存在感,但解决不了美国航司的根本问题,反而会让世界看清霸权的真面目。 参考:《央视新闻》《新华社》
特朗普宣布禁止中国航班走俄领空,并要求中方在两天内答复,而真相的曝光属实意想不到
【1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