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巴基斯坦向美国赠送稀土谴责那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事实上,稀土并非稀有之物

墨者善受本人 2025-10-14 09:15:24

中方回应巴基斯坦向美国赠送稀土谴责那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

事实上,稀土并非稀有之物,美国的芒廷帕斯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这些国家即便拥有大量稀土原矿,依然难以摆脱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

稀土的价值并非体现在原矿上,而是经过复杂提炼后的成品,而提炼过程技术门槛极高,还面临着成本和污染处理等诸多难题。上世纪 70 年代徐光宪教授团队攻克萃取法后,中国又花了 30 年才把这套工艺做到 “规模化 + 稳定化 + 环保化”,如今中国掌握全球 60% 以上的稀土分离专利,溶剂萃取法可提纯至 99.9999%,成本仅为西方国家的 1/3,全球 90% 的中重稀土分离依赖中国工厂。其他国家在提纯技术上差距明显,比如印度费尽全力提纯的稀土精度仅能达到 60%,远达不到应用级别,美国提纯也只能到 “3N”(99.9%),且缺乏配套设备,建厂还得依赖中国设备。

环保和成本问题也成了西方国家发展稀土产业的拦路虎。德国建稀土厂要过 178 项审批,瑞典要求矿区 50 公里内不能有人住,法国干脆立法限制开采,严苛的环保标准让很多项目难以推进。成本方面,美国砸了 4.39 亿美元建供应链,冶炼成本却比中国高 3 倍还多,巴西提炼稀土成本每吨达 2400 美元,是中国的 3 倍,而且每提炼一吨稀土通常需要消耗一万度电,中国在电力成本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其他国家难以匹敌。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开采、分离、精炼到高端应用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涵盖永磁材料、催化材料等核心领域,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占全球 60% 市场份额,支撑着新能源车、风力发电等众多产业。反观美国,本土制造业早已空心化,电视、家电、磁性元件等曾是稀土主要客户的产业大多搬到了亚洲,磁体制造企业所剩无几,难以支撑本土稀土产业链的规模效应。欧盟喊着 2030 年实现 30% 自给率,可匈牙利新建的永磁体工厂,90% 的核心原料还得从中国进口。

重构稀土产业链需要漫长时间,专家测算,勘探复产得 5-8 年,建冶炼体系要 8-12 年,下游磁材、电机配套又要 5-10 年,还不算政治扯皮和环保抗议等不确定因素,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就因原住民反对拖了两年。目前全球 88% 的冶炼产能、95% 的永磁体产能仍在中国,美国 70% 的稀土进口仍来自中国,短期内西方国家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

0 阅读:24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